返回顶部

无私援建 处处显真情

http://www.scol.com.cn  (2016-07-21 10:23:4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熊莉 本报记者伍力 朱雪黎 邹俊川

三年来,成都、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泸州七个市对口援建雅安,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人物名片

肖海清 南充对口援建天全土木工程师

重建感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走了,技术必须留下。

2013年11月,肖海清到天全县对口援建。那一年,肖海清50岁,从事土木工程21年,在12名援建的土木工程师中,年龄最大、从业时间最长。

到天全县后,他挂职受灾最严重的大坪乡任副乡长,负责全乡灾后损毁房屋维修加固、重建、新村聚居点建设、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重建。当时大坪乡需重建房屋926户,维修加固524户,新建两个新村安置聚居点。

每天早上8点,这位老工程师就从住所出发前往11公里外的大坪乡新村聚居点。为什么不坐车,也不走沥青路?原来,这11公里途中有30多户重建户,他要挨家挨户地指导。“两年来穿破了五双皮鞋。”肖海清笑着说。

两年多时间,从规划选址到现场定点,从选材到施工工艺,从质量监督到技术监测,肖海清不但严格执行重建标准,还带着当地村民、干部一起干。如今,大坪乡的居民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有的还建起整体连排别墅,全部按七度抗震设防标准建设。

人物名片

于庭哲 德阳市对口援建芦山前方指挥部指挥长

重建感言

芦山变化翻天覆地,深深影响着参与援建的每一个人。

7月19日,于庭哲将两大箱文件搬回他位于德阳的办公室后,稍作休息,又马不停蹄地开车奔赴芦山。“这三年,在德阳办公室待的时间,平均每个月不超过两天。”锁门那一刻,于庭哲笑着说。

辛勤付出带来了巨大变化。“以往从德阳到芦山,我最长走过8个小时。现在基本3个小时就能到达。”道路交通设施全面提升,是于庭哲最直观的感受之一。在芦山县青龙场,一座被命名为“德阳大桥”的桥梁横跨玉溪河,这是由德阳筹措社会捐赠资金1400余万元建成的。

当地老百姓对家乡越来越自豪,是于庭哲的另一个明显感受。“以往很多当地人都希望外出发展,现在许多人都不愿离开了。”

实施高速的产业援建,是德阳援建的一大亮点。“芦山地震灾区第一个建成投产的重大产业援建项目来自‘德阳制造’。”于庭哲表示,2014年7月,德阳投资4000万元在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打造的标准厂房竣工验收。截至目前,已有三家德阳工业企业来此投资兴业。

人物名片

梁策 原绵阳市对口援建前线指挥部规划设计组组长

重建感言

我们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建,现在正是我们感恩的时候。

绵阳组建援建队伍时,学规划出身的梁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当时许多朋友劝他“你事业有成,娃娃才10岁,家里正需要你,你去干什么?”

事实上,在梁策内心一直有个愿没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梁策亲眼见证了社会各界对绵阳的无私支援,“现在正是我们感恩的时候。”

2013年9月18日,绵阳市援建前线指挥部在雅安雨城区中里镇挂牌,梁策作为首批援建人员到此安营扎寨。在指挥部里,梁策担任规划设计组组长。在做项目规划的时候,首先想的是,不仅要让群众住进新房子,还要让民生项目有产业的“基因”。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中里场镇文化广场、小区戏楼、内河整治等七个项目完工,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养老、商贸为一体的精致小镇从图纸变成了现实。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