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芦山县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群众说变化

www.scol.com.cn  (2017-10-10 10:31:41)  来源:北纬网  
编辑:王飞  

近日,芦山县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年过花甲的李朝杰刚把半口袋青豆米放下,就有人上前问价、购买,过秤、付钱、提上车……几分钟完成交易。数着手里的100多元,李朝杰笑眯眯回家了。至此,李朝杰套种在玉米地里的青豆米全部卖完。

“过去卖东西要吃不少苦,大家不怕种,就怕卖,现在国道从家门口过,就地就能卖出去,而且价格还高,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重建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带来的成果!”李朝杰说,今年夏季,卖嫩玉米、冬瓜、南瓜、番茄、茄子、生姜等农副产品,增收了一万余元。

在禾茂组,村民依托国道351线的便捷,家家户户种植瓜果蔬菜就近销售,增收上万元的家庭还有不少。要知道,过去禾茂组群众要想把种出来的农副产品卖成钱,真的很困难。

一条路拓宽增收渠道

一条路盘活一方经济,一条路改变一个区域人的生产生活,这丝毫不夸张。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群众就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一条路带给的变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禾茂组人,李朝杰回忆起过去的处境很是感慨:是国道351线改变了禾茂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禾茂组,原是芦山县凤禾乡的一个村,合乡并镇后,凤禾乡与飞仙乡合并为飞仙关镇,禾茂村与三友村合并,成为飞仙关镇三友村禾茂组,该组有160多户600多人。

禾茂组位于省道210线对面,相距省道210线只有百米左右,因中间隔着芦山河,只能隔河相望,无法享受到公路带给的便捷。

“过去外出办事,全靠坐船进出!”李朝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禾茂组所处“死角”,一边是大山,一边是大河,联接外界的通道只有一条船。禾茂组群众购买农药、种子、肥料和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孩子读书等全靠摆渡,每年,洪水季节到来前,担心涨水断渡的禾茂组群众,都要提前备足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且乘船出行也有较大风险。

此后,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芦山河上架起一座铁索桥,解决了禾茂组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但村民居住的地方距离铁索桥偏远,最近的有200多米,最远的有近2公里,销售农产品,需要背过铁索桥,然后再乘车到芦山县城或雅安市区卖,很多时候,种出来的蔬菜,因为农事忙,加上费时费力,只能眼睁睁让它烂在地里。

禾茂组组长鲜朝鹏对禾茂组的变化,更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说,灾后重建,国道351线从禾茂组穿过,不仅改变了禾茂组群众的出行条件,更是拓宽了增收渠道。

一条路改变生产生活

飞仙关镇三友村党支部书记杨洪平说,当地党委政府依托国道351线穿过禾茂组的优势,在禾茂组住户集中区位置,修建了一处20多米宽、30多米长的观景平台,不少路经此处的车辆会在这里停车观景。去年7月起,有村民便试着把农副产品拿到观景平台处卖,因为农产品全部都是自产自销,也都是新鲜货,吸引了不少过往司乘人员停车购买。慢慢地,观景平台成为禾茂组群众销售农产品的“市场”。

鲜朝鹏说,过去,他种过冬瓜,每天天不亮就要从家里把冬瓜背到省道210线旁边,然后再拉到城区卖,种植一季冬瓜,钱没赚多少,人累得够呛。现在好了,农产品在距家不远的地方轻松卖掉,再不用劳神费力了,村民种蔬菜的积极性高,全组种植蔬菜面积达到100多亩。

三友村村委会主任彭武说,为便于村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村上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为禾茂组修通了从上坝到下坝长2公里、宽3米多的主干道,又设计了3条从国道351线连接主干道的道路,现已修通2条,还有一条即将动工。同时,村上已向镇政府汇报,准备拓展观景平台,将其改造为农贸市场,满足村民销售农副产品的需求,以此增加收入。

自国道351线修通以来,禾茂组群众看准便捷的交通优势发展蔬菜产业,目前蔬菜种植面积上百亩,所产蔬菜在当地就销售完。用村民的话说,灾后重建改变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让禾茂组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彭加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