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记录百姓冷暖 汇聚致富“点子”

http://www.scol.com.cn  (2016-12-15 11:27:26)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飞记者 庞莹 游飞  

雅安推行“民情日记制”化民忧解民困

“3组周文贵家,两床棉被已经使用……”12月14日,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徐山村第一书记王贤荣,趁午休在一个黑色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走访情况。

“上周我们给困难群众发放了棉被,今天回访,听听大家还有什么困难。”王贤荣逐一将走访的情况记在笔记本上,他说,有了这个“法宝”,不会担心工作抓瞎。被王贤荣称为“法宝”的,正是“民情日记”。

在“走基层”活动中,雅安市全面实行“民情日记制”,要求党员干部人手一册《民情日记》,从群众生产生活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入手,积极搭建服务群众的有效平台,竭力解决热点民生问题。

记录冷暖,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驻村一年多来,王贤荣已经记了厚厚的三本《民情日记》。

翻阅其中一本,记者发现内容大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今年1月初的一篇日记,记录了村民白云香因家庭贫困、儿子上学困难的情况。1个月后,《民情日记》对解决过程作了详细记录:爱心人士帮助,每月为其解决300元的学习和生活费。

《民情日记》分为基本民情、办理过程、办理结果、评价签名四部分。记录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联系户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和主要经济来源;群众的新期盼,对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生活困难家庭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举措和办复结果;个人对政策、社会问题的思考认识等。“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干部像亲人一样的关怀……”没读过书的白云香托人代写了一封感谢信。王贤荣把信贴在了《民情日记》的扉页上,“这封信时刻提醒我,为群众服务是党员干部永远的追求”。

《民情日记》成为连接干群的有效载体。“通过记‘民情日记’,各级机关干部加深了对县情、村情、民情的认识,强化了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责任感,有效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雅安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排忧解难,畅通表达诉求“直通车”

日记记录的不仅有群众的疾苦和困难,还有致富奔小康的“金点子”。

飞水村是名山区的一个贫困村。2015年8月,陆杨任飞水村第一书记,他与村两委的干部下组入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经过梳理汇总,选出肉兔、藤椒、猕猴桃等产业项目。

飞水村土质适合种植藤椒,但传统“单打独斗”的家庭种植,难以产业化。“要是有合作社帮助分担风险,我愿意种藤椒。”村民王绍旭的“点子”被陆杨记录在《民情日记》上。很快,村上决定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成立藤椒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抱团发展,等来年藤椒挂果,入社村民每户可增收5000元左右。

《民情日记》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贴身“法宝”,四本台账则是推进民生诉求的“数据库”。驻村干部将在《民情日记》中记录的问题汇总梳理,实行分门别类、归口负责承办,分别记录在民生工作、问题、稳定工作和民事代办四本工作台账上。对于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就立即解决;对于难度不大,能通过协调解决的,按照管理权限、责任机制,落实首访负责制,明确主办责任人和相关单位,加大工作力度进行解决;对于“老、大、难”问题,建立协调机制,集中会商研究,实行“销号”管理,落实督办人和办结时限,力争问题得到解决。

《民情日记》重在办理、落实。下一步雅安市将建立群众评议机制,年终由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对干部的民情走访、办理情况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干部年度评比先进和绩效奖励挂钩,以此促进“民情日记制”落到实处。

记者 庞莹 游飞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