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盘点旧岁 展望新年

http://www.scol.com.cn  (2017-01-22 10:59:43)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2016年,雅安在灾后重建的铿锵步伐中,我们的身边又多了许多新变化,在城市的年轮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挥别2016,迎来2017。记者特为您精心选出2016年在雅安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用关键词的形式,展现我们身边曾出现过的那些热点话题,以记录和描摹2016年的雅安之变。

关键词:精准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的当务之急,既要增加当下贫困户的经济收入,解决一时之困,更要因地制宜,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在“输血”的基础上,提高“造血”功能,从脱贫到致富,更要切断致贫、返贫的风险路径,增强生命力。

故事:

余学良和王定珍是汉源县料林乡马落村的贫困户,一直想发家致富,却苦于没有门路和劳动力。

2016年,县上派第一书记和扶贫干部进村,帮助他们发展养殖业。帮扶部门为余学良协调到户资金1000元,于是,夫妇俩买回来60只笼养鸡,开办起小型家庭养鸡场。

为了保证笼养鸡用的饲草饲料,余学良还先后流转村民土地,种植玉米、红薯等。夫妇俩采取滚雪球的方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前不久,余学良妇的养鸡场出栏30只,获利3000多元。

尝到甜头的余学良夫妇,就想着继续扩大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只要有资金,我俩再多买些鸡,力争年出栏农养鸡60只以上”。余学良说。

关键词:就业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当下的热词,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下,城乡居民平等竞争。在创业的浪潮下,政府完善基础设施、起着不可或缺的牵线搭桥作用,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经济平台下,完整的供应、物流链条,为每一个创业者提供更接近创业梦想的方式和路径。

故事:

“当农民,不碰泥;种蔬菜,不用泥。”这是邓锦回乡创业铺展的大项目。

邓锦是土生土长的雅安人,大学毕业后,在沿海一带搞外贸,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无土栽培的技术深深吸引。

贷款、学习、培训……经过一番努力,如今,邓锦的大棚基地面积已达10多亩,有5个大棚。

“无土栽培专家”的名声不胫而走,周边县乡时常有人到她的基地取经。每逢有人来请教,她总会放下手上的活,提供咨询和帮助,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邓老师”。

而今,邓锦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正在雨城区大兴镇和汉源县开展。同时,与贫困村民建立了直接联系,由合作社统一为贫困户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产品回收,给予贫困户积极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

2016年,我市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故事:

今年26岁的冉威结合家乡资源优势,运用“互联网+”实现了他的创业梦想,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成为我市青年创业促进会的创业先锋。

2013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的冉威一直想回乡创业,在工作了一年半后,他便辞职回了汉源。借助雅安市青年创业促进会项目的10万元扶持资金,冉威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致力于做电商服务站。“让农民朋友在服务站里得到帮助,将本地土特产放在网上销售,同时他们也能买到需要的农资产品,大到拖拉机小到螺丝钉。”冉威将自己的方法付诸行动。

“电商扶贫,草根创业”,这是冉威给公司的定位。利用互联网,打开了农特产品的销路,不仅把汉源的特产带到更远的地方,也让乡亲们有了更多收入来源。

关键词:中国传统村落

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局联合公布了第四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我市4个村落榜上有名。至此,我市的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到12个。

故事:

走进汉源县清溪镇富民村的游客想了解古村历史,村民就会推荐他们村的“秀才”——任沛雄。

任沛雄是富民村历史文化的忠实守护者和传播者。数十年来,他挥洒汗水,寻访和记录古村风貌,用手中的笔,将历史文化描写得绘声绘色。

2001年退休后,为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清溪,传播古村文化,他开始收集研究清溪的历史文化资料。

近年来,他对有关清溪历史文化的记录有10多万字,收集有关清溪人文事迹几十个,收藏清溪文史资料上百册。

通过多年潜心挖掘、研究,任沛雄把清溪的历史文化资料加以归纳、总结、提炼,把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详尽、系统地记录、保留下来。

传统村落包含着数代人的思想情感,承载着很多文化信息,展现出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是不可多得的民俗旅游资源,也是老百姓思想文化的根,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两学一做

去年我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氛围十分浓厚,各级各部门掀起“两学一做”学习热潮,以“两学一做”为载体,以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为学习内容,积极倡导争做合格党员,大力弘扬正能量。

故事:

石棉县宰羊乡马富村是石棉县26个贫困村之一,作为第一书记的周荣军不断学习总结,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要求自己“不忘初心”、“敢于担当作为”,结合马富村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内容贯彻到“摘帽”的各项工作中。

2016年10月至12月期间,周荣军多次在村上组织主题为“坚守纪律底线、树立清风正气”的学习讨论会,重点看能否严格遵守党章,自觉做到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自觉维护和巩固良好政治生态。周荣军带领村上干部慰问两户老党员,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

只要一有时间,他便会找空余时间逐条逐句通读党章,用笔抄写下党章,用他的话说:只有读懂背熟党章才能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履行自己作为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关键词:依法治市

2016年年初,我市结合实际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中的难点重点;这一年,我市以务实创新的举措推动依法治市各项工作;这一年,我市常态化持续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故事:

何金平是市司法局负责宣传法制教育的工作人员,在去年一年里,在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基础上,通过法律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等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的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12月4日,是我国法定的国家宪法日,这一天成为全民学习宪法的‘教育日’、‘普及日’。”何金平说,在今年的春节前后,是法制宣传的重要时间节点,如何把省上的依法治市规划与雅安实际情况结合,成为了何金平近期的工作重点。

春节前后是农村人口最密集的时候,在这期间,何金平需要到乡村去开展法律进乡村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贫困村,有针对性地向当地群众广泛开展农民务工合同、家庭纠纷、妇女儿童保护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当地群众增强知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关键词:文化扶贫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雅安市以232个新村聚居点为主阵地,通过打造文化站、建设文化院坝等形式,在城乡掀起一场讲文明、懂感恩,以文化助产业发展的良好新风。

故事:

和煦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天全县新华乡落改村文化站的书桌上,十来个村民正在文化站里专心致志地看书,文化氛围极为浓郁。

“现在猕猴桃种植还不错,生活条件好了,服务的群众也更多了。”村民杨福荣就是文化站的常客,以前由于经济能力与文化水平有限,他种植商品结构单一,生意也不景气。某一天,杨福荣在文化站翻阅书籍时发现,猕猴桃种植门槛不高,风险也不高,便萌生了种植猕猴桃的念头,回家和家人商量后,他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

“文化站建成之后,这里的种植养殖方面的农业科技书籍就成了村民们的新宠,争相借阅。如今文化站已经成了乡亲们娱乐活动的主阵地。”新华乡文化站负责人淡青告诉记者,落改村为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站不设休息日,周末由驻村干部轮流值班,使农家书屋成为群众文化阵地,让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关键词:乡村旅游度假

灾后重建让我市乡村旅游得到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山清水秀的环境、良好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乡村成为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旅游休闲胜地。

故事:

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是灾后重建中成都对口援建项目,重建让余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村民们带来了致富增收的机会。张怀杰是余家村的一名村民,灾后重建中,她集资加上政策补贴,修建了目前居住的二层小楼,一家三口居住在此。

平时,她在家门外做起了麻辣烫的生意。“每个月可以挣两千多元,增加了家庭收入。”张怀杰说,一到周末或者旅游旺季,随着来余家村旅游的人越多,她的生意就越好,在外打拼不如守在家门口利用余家村的乡村旅游资源挣钱。

余家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村民发展旅游服务业、兴办休闲旅游农家乐、出售生态无污染农产品,草莓、蓝莓采摘、周末踏青、农家乐休闲,周末的余家村游人如织,如今的余家村已经走上了农旅结合的乡村度假旅游发展之路。

记者 石雨川 郑旸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