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石棉县脱贫攻坚见成效

http://www.scol.com.cn  (2016-10-17 10:42:45)  来源:北纬网  
编辑:王飞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石棉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达四好同奔康”目标,按照“推进产业化,建设新农村,大力促增收,全面建小康”的思路,创新实施“5433”工作法,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建成的孟获彝家新寨 石棉县扶贫移民局供图

截至目前,全县已脱贫1334户4464人,尚有893户2772人未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8.6%下降至3.29%。今年以来,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增加536.7元,增长11%;全县已脱贫514户1702人,占省下达目标1691人的100.6%、市下达目标1845人的92.2%。

强化对象识别

构建五大机制

为确保脱贫攻坚精准,石棉县强化扶贫对象识别。紧紧围绕“扶持谁”这一首要问题,按照省、市安排部署和“六个精准”要求,相继召开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全县脱贫攻坚大会、建档立卡“回头看”暨扶贫信息系统培训等会议,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回头六看”,集中力量再次逐户进行精准识别,着力解决扶贫对象不准、不实问题。

目前,全县严格按照“退出”必具充分理由、“进入”必符合条件的工作原则,在原有2368户784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基础上,清退506户1766人,新增365户1158人,全县贫困人口精准锁定为2227户7236人。

今年初,石棉县认真按照省、市关于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六有”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脱贫台账,成功构建起“六有”信息数据平台。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石棉县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构建了责任落实、群众自主、多元帮扶、资金整合、工作推进五大机制。

创新实施脱贫责任“12131N”工作机制,通过1名县级干部带领2个县级部门和1个驻村工作组,利用3年时间,帮扶1个贫困村、N户贫困户脱贫,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实现脱贫攻坚责任“一盘棋”、全覆盖,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充分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探索建立各类群众自治组织246个,积极调动贫困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落实39名县级干部、67个单位、45名农技员、26个驻村工作组联村帮扶;26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1036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帮扶。持续推进开放合作,聘请四川农业大学编制全县脱贫攻坚规划,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借力借智助推脱贫攻坚。

统筹整合灾后重建、新村建设、革命老区、移民后扶等项目资金5.6亿元,其中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重点用于贫困村道路、饮水、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打牢贫困地区脱贫基础。

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挂牌、组织架构、目标管理、签字背书、督查督办、绩效考核等25项脱贫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工作有目标、责任有落实、推进有抓手、效果有反馈、评价有标准,有效保障脱贫攻坚稳步推进。

狠抓四个关键

确保脱贫实效

石棉县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在于抓住了路径要准、项目要实、保障要全、标准要严四个关键,紧紧围绕“怎么扶”核心问题,狠抓脱贫路径、项目等关键环节。

石棉县立足“多区叠加”特殊县情,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策”,面上整体推进,点上精准对接,深入分析各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按照“五个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五个一批”扶持方案,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脱贫1519户2717人,异地搬迁安置脱贫9户27人,低保政策兜底脱贫847户1876人,医疗救助脱贫1220户1673人,灾后重建帮扶脱贫227户775人。

工作中,全县紧扣“3+13”专项方案和18个2016年脱贫攻坚专项工作计划,积极主动加强向上衔接,力争更多项目进入上级规划盘子。目前,储备脱贫项目264个,规划投资4.34亿元;完成7乡12村彝家新寨规划上报工作,规划投资1.8亿元。贫困村村民小组道路通达率92%、贫困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86%、贫困村农网改造覆盖率达96%、开设贫困村村小6个、贫困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达100%、新农合贫困群众覆盖率达100%、帮助120名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就业、贫困村农民健身阵地覆盖率达54%、贫困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6%。

在政府资金的使用上,发挥好杠杆作用,设立贫困户住房贷款风险基金6660万元,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扶贫开发事业中来。2015年,各金融机构累计落实农业保险、涉农资金贷款、重建贷款近5800万元。制定《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专项支持方案》,建立项目、经费、能力等“八个专项支持”制度,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党建工作等经费130万元,为第一书记开展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3%以下,有通村硬化路、有安全饮用水、有生产生活用电、有通信(宽带)网、有卫生室、有公共活动场所、有支柱产业、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低八有”摘帽标准和贫困户退出当年人均收入稳定高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贫困家庭适龄子女有学上(无因贫辍学学生)、基本医疗有保障、家庭住房不能为“C”“D”级危房、有安全饮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的“一高六有”摘帽标准,认真分析总结、查漏补缺,确保每项都能达标。同时,石棉县还主动加码,将国家扶贫标准提升到3200元。

抓好三个结合

实施三个提升

工作中,石棉县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坚持与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坚持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与农村改革相结合的三个结合,不断放大脱贫攻坚效应。

突出抓好“重建帮扶一批”,着力推进脱贫攻坚与灾后重建互融互动,通过重建新建新村聚居点21个,其中贫困村5个,改造贫困户住房1876户,帮助1098户建房困难户和1户兜底困难户重建房屋。

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通盘考虑贫困村生产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截至目前,全县26个贫困村发展黄果柑、枇杷、核桃、中药材、特色蔬菜基地3万亩,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1200余人,旅游扶贫、景区开发带动9个贫困村增收,贫困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品”,累计带动1519户2717人脱贫。

统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等“多权同确”,规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4万余亩,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5家,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以土地、林地等资产入股开展合作经营,采取“保底收益+就地务工+利润分红”等方式,努力增加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

为在脱贫攻坚中着力塑造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新风正气,石棉县紧紧围绕“如何脱”根本问题,坚持扶贫先扶志,大力实施民主管理、依法治理、文明培育“三大提升工程”,激发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升发展能力。

创新贫困村社会管理,全面推广村委会、议事会、监委会、业委会和自建委、自管委“四会两委”管理模式,脱贫攻坚重大事务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情况定期向贫困群众公开,让贫困群众成为脱贫攻坚的实施者、受益者和脱贫政策的宣讲者。

深入开展法治扶贫“五个一”专项行动和法律进农村活动,强化农村广大群众的法制教育,增强群众法律意识,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深入推进文明细胞创建工程,积极开展“石棉好人”、“文明家庭”、“和谐村组”、“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等创建评比活动,根据各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村民公约,提高农民群众文明素质,努力将贫困群众培育成为有文化、守法规、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升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

2016年底前,石棉县要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以上,确保实现15个贫困村摘帽、1845名贫困人口减贫的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石棉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暨农民增收工作推进现场会精神,继续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坚持就业与创业并举,巩固提升农民务工收入。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切实强化涉农项目实施。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抓住脱贫攻坚机遇,着力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争取圆满完成2016年脱贫攻坚任务。

雅安日报记者 肖科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