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路修通了 一亩土豆也能增收3000元

http://www.scol.com.cn  (2017-01-26 13:31:06)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路修通了

一亩土豆也能增收3000元

四川日报记者游飞

地点: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然莫村

脱贫户:何德发

1月25日下午,雅安市汉源县片马彝族乡然莫村天气晴朗。山坡上,一栋栋淡黄色外墙的彝家新寨格外引人注目,家家户户房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7组村民何德发和年近八旬的母亲刘秀英在厨房灶台前忙碌着,何德发添材生火,刘秀英滤豆渣。离过年只有三天时间了,母子俩要准备过年时招待亲友的食物。

灶台上方,挂着一大排熏香扑鼻的腊肉,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厨房不大,只有不到10平方米。尽管灶炉里柴火正旺,但厨房里却没有一丝烟雾。“这是节能灶,烟雾都通过里面的排气口,吸到烟囱里排出去了。”说这话时,满脸笑容的何德发充满了乐观自信。

因为左手残疾无法用力,52岁的何德发一直没有结婚,和母亲相依为命,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但自从2013年随着“4·20”芦山强烈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以来,何德发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2014年初,何德发和母亲告别居住了40多年的土坯房,搬进了重建后的砖瓦房。2016年,在彝家新寨项目补助下,家里又改建了厨房和卫生间,建起了沼气池和节能灶。为此,何德发专门去买了一台热水器,“现在随时都可以和城里人一样,方便地洗热水澡了。”

2016年底,何德发家退出了贫困户的行列,这是何德发乐观自信的底气。家门口的墙上,贴着一张贫困户退出评议表,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他家2016年的总收入:21472元。养鸡、养猪、种植土豆、公益性岗位收入,一项项列得很细。其中一部分是养鸡收入4400元,“这是去年帮扶单位帮我送来的鸡苗,我自己养殖成生态鸡出售后的收入。”

片马彝族乡属于汉源县的偏远乡镇,与凉山州的甘洛县仅一山之隔。长久以来,因为交通不便等原因,村里产业难以发展。主产的土豆、养殖的牛羊等都因为不方便运输,卖不成钱。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三年,汉源县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了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三个“三年大会战”,着力扫清脱贫攻坚外围制约,为实现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莫村也从中受益。

“2013年到2015年,然莫村修通了20公里的机耕道,2016年,又硬化了3.5公里的通组公路。”然莫村第一书记常学强介绍说,“路通了,产业才好发展。2016年,然莫村投入资金120万元,栽种817亩核桃、300亩花椒和200亩脆红李。目前户均拥有核桃基地15亩。”何德发家也借势栽种了8亩多地的核桃,成为今后又一增收点。

正忙碌着,何德发的妹夫杨再全骑着三轮摩托车来到了家里。

原来,何德发要趁着过年前,请妹夫帮忙,将农家肥拖到土豆地里先铺起。路通了,以前村里卖不出去的土豆,因为生态种植、口感好,成了外面商贩的抢手货。从卖不起价到每公斤至少两元钱,卖土豆成为然莫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16年,何德发家近670平方米的土豆,就净收入3000多元。

“趁着年前先将土豆地垫肥,这季收成才会更好。”何德发家的土豆地离家有一公里多路,“以前靠自己背肥去地里,来回一趟就要大半个小时,劳力不够,也不能多种,现在三轮摩托车可以直接开到地里,垫肥方便多了。”

很快,何德发和杨再全就装满了满满一车农家肥,出发去地里。在何德发的计划中,今年土豆要扩种到两亩多,“仅此一项,今年应该至少又要增收3000元”对于未来的发展,勤劳的何德发充满了自信。

□延伸阅读:以村级品牌建设带动脱贫攻坚

汉源县在贫区、灾区、库区多重困难叠加,多重矛盾交织的特殊背景下,按照贫区脱贫、灾区振兴、库区跨越的三道任务,实施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业产业三大会战,夯实精准脱贫的基础,探索一条发展以发展村级品牌建设来带动脱贫攻坚的路子。通过创新收益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用好产业周转金,探索土地托管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5.28亿元,建成了以甜樱桃、红富士苹果、黄果柑、金花梨、伏季水果五大优势水果,早春、秋延、高山三大生态蔬菜,花椒、核桃两大特色干果为主的“532”十大特色产业基地4.4万公顷,人均拥有产业1300平方米以上,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63个贫困村现有产业1.76万公顷,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经济。

2015年度动态管理后,汉源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8855人,2016年脱贫人口3301人。2016年,贫困村从63个减少至52个。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