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枇杷林里的师生情:我教技术经,你报致富意

http://www.scol.com.cn  (2017-04-21 11:31:18)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实习记者 杨路铭)4月18日,天高气爽,风和日丽。站在石棉县美罗乡保卫村的观景台上,远处雪山白雪皑皑,依稀可见。而观景台下,保卫村近千亩枇杷正当红。

找到果农万事康时,他正在和大家介绍自家枇杷的生长情况。“今年我家5亩地共250棵枇杷树,产量估计在1000公斤左右,情况很不错。”面对记者,万事康首先介绍了自家枇杷的收成。随后他便接着说:“我家,还有包括村里许多种植枇杷的人,能有今天的丰收,最该感谢的,就是谢老师。”说罢,他便急匆匆地带着记者,去寻找“谢老师”。

在果园不远处,我们见到了正被一群果农“层层包围”着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研究员谢红江博士,万事康口中的“谢老师”。此时谢红江正在和大家介绍枇杷成熟期的注意事项,显然在当地果农心中,谢洪江是十分受欢迎的枇杷专家,而在万事康眼里,“我信任他,他就是我的老师!”

教授出豪言,四年枇杷大丰产

“2010年,我第一次来到保卫村,第一反应就是: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大家不种枇杷?”谢红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有些感慨:“第一,这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都很适宜枇杷种植。第二,这里的老百姓很勤劳。但当时村里基本还是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没有人种植枇杷。”后来经过挨家挨户走访调查,谢红江发现了原因:其实,当地不是没有人尝试种植枇杷果树,但由于缺乏技术,加之本地枇杷品种生长周期长,最快也要五六年才能挂果,产量不高,效益不大。还有一点,由于保卫村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没有人了解枇杷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信息,对种植枇杷的观念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阶段。

谢红江没有一丝犹豫,决心全力帮助大家种上枇杷树,也种好枇杷树。在乡政府的台阶前,谢红江对大家说:“我可以给大家一个保证,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去种植,我保证一年栽树,两年开花挂果,三年稳产,四年丰产!”可大家对此的反应却是不温不火,甚至还有人轻声嘟囔一句:吹牛。

敢于尝试做表率,产业发展带头人

其实,当时万事康心里,也是七上八下。“我没有完全否定谢老师的说法,是因为我知道谢老师没有吹牛。”在此之前,万事康曾外出学习过枇杷种植技术,对谢红江的说法,万事康是相信的。但他心里,依然有顾虑:万一在其他地方四年可以丰收,但在我们这里就不行呢?对此他专门找到谢洪江,将他的顾虑说了出来。而谢红江却直接回答:“我有种植技术标准,你按照我这样来种,出不来果子我给你负责!”

谢红江的技术标准其实很简单:一颗健康的树苗,一个大的种植坑,一堆有机肥,一桶定根水,一平米地膜。“只要你按照这五个一标准来种植,管理上再费些心思,一定能成功。”

谢红江的回答坚定了万事康的决心,他也明白,仅仅靠家里那点玉米和水稻,是远远不及种植枇杷带来的受益。回到家和妻子商量后,他把家里仅有的五亩土地,全都种上了枇杷。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大部分老乡,也都种上了枇杷树。

第二年,枇杷果然开花了!这时村里还剩下部分观望的老乡,也相信了谢红江的承诺,都种上了枇杷树。不过,光种上了,还远远不够。此时的谢红江,在保卫村的唯一目的地,就是大家的枇杷林里。

“他这棵树在生长时,树枝的拉直定型很关键,如果没有定好型,最后会影响产量。”在万事康的枇杷林里,谢红江对记者介绍到。“对,当时是老师亲自来到我的果林,手把手教我拉直的技术,我学会后,又去教其他人。”万事康在旁边附和到。

万事康凭着自己在种植枇杷上学习的技术,和自己敢于创业创新的拼劲,他还成为了村里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对此,万事康依然是那句话;“还是感谢老师教得好。”

心系果园保健康 枇杷丰产谋销路

在保卫村枇杷种植户眼里,谢红江平易近人,很好说话。但谈起枇杷,他又变得“不好说话”。“谢老师在教技术时,语言都很简单,我们这些没文化的都能听懂,大家都很信服。都愿意向他请教问题。”种植户王国全对记者说到。

“经常有老乡给我说,你在给大家讲技术的时候,怎么不多讲一些,我觉得,一节技术授课,半小时左右我就能把最基本的知识告诉大家。剩下的时间,与其我讲,还不如大家一起去地里看看,有什么不明白不懂的情况,我直接就能演示给大家看。”面对这个问题,谢红江这样回答。除此以外,在保卫村有许多果农,都流行“即时移动课堂”,自己的果树有什么问题,直接拍一张照片发给谢红江,谢红江只要有空,立刻就会回复。谢红江对记者说:“我这个电话,只有在两个情况下联系不上,一个是在电梯里,一个是在飞机上。”

从成都到保卫村近300公里的路途,这四年谢红江不知走了多少个来来回回,但他依然对这里的枇杷和这里的人们放心不下。今年3月,在枇杷快要成熟时,万事康向谢红江提到枇杷销路不好找,谢红江立即联系了自己曾在凉山州德昌县指导过的水果大院,让万事康等合作社成员前去考察市场,没过多久,一个个预定电话,便打到了万事康的手机里。

“今年我们村900多亩的枇杷,产量预计要达到近70多万公斤,我相信我们的枇杷产业发展会越来越好。”而谢红江对记者说:“我希望咱们保卫村的老乡们,产业发展好,大家都能致富增收,我也就安心了。”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