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哥说“史”(四) 四川博物馆年度大展“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雅安馆藏宝贝“成都矛”等9件青铜器吸睛!

2021-12-09 17:44: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飞

四川在线消息(代强 彭洋 雅安频道 罗光德)9月28日以来,一场不可多得的长江流域青铜饕餮盛宴、“山高水阔 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省博华丽亮相(此次展览将至2022年1月3日结束)。参展文物颇为珍贵、数量庞大、种类丰富,绘就长江流域的青铜时代,珍贵文物上起商代,下迄秦统一,以青铜器为主,包括金器、玉器、漆器在内共51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多达209件,特别是三星堆新出土的3件文物也首次搬进了展厅,雅安市博物馆、芦山县博物馆、宝兴县文物管理所珍馆藏的宝贝“成都矛”等9件一级文物青铜器在这次展览上持续圈粉吸睛!

德哥说“史”,带您走近这些雅安青铜宝贝,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青铜文明特展上,一件与成都密切相关的文物——“成都矛”,系为雅安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该铜矛发现于雅安荥经县城北郊同心村战国晚期船棺葬,其蛟部錾刻有“成都”二字。

“成都”铭文青铜矛,是1985年11月在荥经县城北郊同心村战国墓葬考古挖掘中出土的,它通长21.9厘米,宽3.1厘米,骹长2.8厘米。在该墓地的附近,还出土了很多“成都造”的器皿。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荥经县古代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因此成都很多器物来到这里。据专家介绍,在这支矛被发现前,关于“成都”城市称谓的最早时间由来是西汉。由于在战国墓里发现了“成都矛”,说明当时已经有关于“成都”的说法了,将成都历史向前推了200年。

走近细看,人们会发现在“成都”矛弓形双耳间的骹面上,铸饰有一只浅浮雕虎像,在虎首前端的骹面有阴刻的铭文“成都”二字,刺身背上另有阴刻铭文“公”字。据专家介绍称,这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有铭文“成都”字样的出土实物。

特展上,荥经同心村战国土坑墓出土的巴蜀镶嵌绿松石勾连凤鸟纹四钮青铜盖罍,口径15.8cm,腹径29.7cm,通高43cm。荥经同心村战国墓出土的韩国“七年卢氏”铭文青铜戈,长23.6cm,援长14.7cm,胡长7.5cm,阑长11.7cm。荥经同心村战国土坑墓出土的巴蜀鸟鱼纹青铜剑,长25cm,宽3.4cm。在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一件件宝贝们吸引许多人拿出手机、相机拍照。

据悉,荥经同心村战国墓的发掘,是1984年11月至1987年1月,在距离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严道古城遗址约1.5公里的荥河二级台地上,荥经县城关镇同心村先后三次发掘战国时期墓葬。当时,考古人员对荥经县城北郊同心村一片稻田,及居民住宅附近发现的37座墓地进行了清理发掘,其中首批发掘6座土坑古墓,二期又发掘26座。这批墓葬的随葬器物,除了大量的陶器以外,还出土了铜器、铁器、玉石杂件以及漆器等。第三期又清理墓葬5座。三次发掘共出土器物855件,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玉石器和漆器等,其中铜器中有容器、兵器等计300件。

此外,此次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还展出了雅安宝兴汉塔山战国土坑积石墓出土的错金银卷云纹青铜带钩(长23.5cm,宽5cm)、巴蜀网格纹战国青铜矛(长30cm,柄径2.5cm,刃长19.5cm),以及来自于芦山县的巴蜀云纹战国青铜鞘剑(鞘长23.3cm,鞘宽13.8cm。一剑长28cm,二剑长28.4cm,削长15cm,宽2.3cm)。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据展览主办方介绍,长江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文化同气连枝,此次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通过展示青铜时代长江流域代表性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为广大观众营造出一个认识长江文明、涵养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氛围,也为多元一体、千年一脉的中华文明提供了坚强的实证。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