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名山区:探索社会治理创新 护航茶旅产业健康发展

www.scol.com.cn  (2018-07-19 08:59:00)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万古乡红草新村随处可见的熊猫文化、法治文化、茶文化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记者 刘逸梅 文/图)7月17日,“法治中国·走进雅安”主流媒体采风暨法治雅安建设研讨会在雅安举行,来自国家、省级5位知名法学专家和中央、省级近30名主流媒体记者齐聚雅安。17日上午,专家、记者们前往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新村、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进行考察调研。

走进银木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向前延伸,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茶园铺展开来……银木村距离成雅高速路太平出口500米,因村境内出产特有树木“银木树”而命名,成雅高速路、蒲名路、成雅快速通道、名山区茶产业生态旅游环线贯穿全境。全村现有耕地2300亩,茶园面积3420亩,辖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466户、1668人,村民以茶叶种植、生猪养殖为主。

近年来,银木村围绕“茶旅融合、民事村办、孝德培育、垃圾分类”4个方面聚力拓展,实现“兴产业推动发展、聚资源服务群众、用文化凝聚人心、以善治促进和谐”目标,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融互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浪漫茶乡月亮湖、幸福美丽新银木”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当日上午11时,在名山区解放乡银木村农民夜校·村民法律学校里,一场法律援助知识宣讲会正在进行。村民们认认真真地坐在课堂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授课教师,老师用诙谐幽默和简单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将法律知识讲授给他们,让村民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银木村农民夜校手工制茶中心内,学员们正在学习

另一边,在农民夜校·手工制茶培训中心里,现场教学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茶叶的炒制讲究火候和手法,我给你们示范一次。”站在制茶师傅旁,几位学生学得认真。

从手工制茶培训中心向外望去,一片绿油油开阔的茶园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

茶产业是名山区支柱产业,全区种茶面积35.2万亩,90%以上农户以茶为生。全区共有各类茶业协会、商会19个,乡镇协会12个,村协会2个,吸纳会员5000余人;有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近3万户,占全区农户50%。

2017年以来,名山区坚持“茶业富区”发展总体思路,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借力各类社会力量,大胆改革创新,紧紧围绕“狠抓源头治理,注重源头预防,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将矛盾纠纷调解组织搭建在茶产业链上,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由被动变主动、由间接到直接、由单一向多元、由民间协商向依法化解的转变,及时妥善化解影响茶产业发展的各种矛盾纠纷,走出了构建茶产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推蒙顶山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社会治理新路子。

万古乡红草新村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村,于2014年底建成入住,聚居有130户526名群众。在新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农户推选出了新村自建委,全过程参与房屋重建,监督工程质量,10个月顺利完成规划、建设和入住。

银木村农民夜校正在授课

新村建成入住后,群众由“散”到“聚”,为了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养成新习惯、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将新村建设时期的自建委过渡到现在的自管委,建成了“红草微家”,以此作为带动产业发展、服务新村群众、加强社会治理、抓好茶乡骑游的一个服务平台。

新村自管委运行以来,不仅认真贯彻《雅安市新村聚居点管理条例》,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制定一系列村规民约,让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有规可依。新村自管委内设环境整治、文明和谐、安全稳定、产业发展等小组,自管委成员各司其职负责新村日常管理工作。新村管委会严格按照“四必议”“四必审”“四公开”的原则,通过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最终实现红草新村的有效治理。

如今,万古乡红草村依托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提出“花香茶海、骑游茶乡”的定位,形成了以红草新村为中心点,以清漪湖、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和湿地公园为片,以环山游道、坝区游道、红草—清漪湖游道为线的“点片线结合”生态旅游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骑游,一睹中国至美茶园绿道的旖旎风光。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