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摄影报道)红军长征转战芦山时,留下了不少红色印记和英雄故事。5月15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雅安行的嘉宾们来到这座千年古城、革命老城。如今,它也是地震后砥砺奋进的新城,在重建“硬仗”中交出“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的答卷。
五支队伍来到芦山“4·20”强烈地震纪念馆纪念馆
在谈到怎样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时,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岑永杰道出了一揽子计划,但他最后顿了顿,加重了语气说:“群众满意度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嘉宾们在纪念馆内打卡留念
的确,在芦山灾后重建时期,有不少需要集中力量办的大事,也有很多需要脚踏实地办好的民生实事,怎样增加群众在灾后重建中有获得感?嘉宾们对话当地工作者、走进企业、探访“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寻答案。
嘉宾仔细聆听讲解员的介绍
当地老百姓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灾后芦山把城乡住房重建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放首位实施。政府兜底没有重建能力的老百姓,让625户特困户于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全部搬入保障房。通过综合帮扶,4482户困难群众在地震一周年入住新居。2014年底9.3万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2015年底3.5万户城镇住房重建全部完成。
纪念馆内重建芦山施工人员雕像
芦山探索重建新路,配套基础设施也要走上快车道。当地加快公共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城镇体系重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过重建,1095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期全部完成,370所学校在2015年秋季开学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23个卫生计生项目如期全部完成。
一张张照片是雅安灾后重建发展的生动注脚
纪念馆内,展示了雅安灾区在教育、科研、医疗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等灾后重建带来的变化。一张张五彩的照片里,能见到漂亮的是民居,崭新的学校,还有令人难忘的小朋友的灿烂笑脸。“希望长大当舞蹈演员,站在大舞台上”“希望成为警察叔叔”“想变成考古学家。”重建生活的希望,浇灌着孩子们小小梦想,不少芦山小朋友在纪念馆里写下自己的愿望。
芦山的孩子们在留言墙上写下了自己长大后的愿望
住好新房子,还得过上好日子才行,抓好特色产业是关键。重建中,雅安制定了“农业强底座,工业挑大梁,三产当尖兵”的发展定位,强调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发展思路,坚持把绿色发展贯穿产业重建,着力构建绿色农业体系,工业体系,服务业体系,一大批新型产业在这片土地上逐步形成。恢复重建以来,雅安相继建成了芦天宝飞地产业园区等9个重点工业园区。
芦山抹竹冰淇淋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当天嘉宾们前往了四川森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当下芦山拥抱新生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生动写照。这家芦山企业以竹子为原料,制作出新型食品“抹竹”,可用作冰淇淋、烘焙糕点、饮料等。被称为“熊猫故乡”的雅安,如今也是吃上了新型绿色食品。
嘉宾在纪念馆内体验互动装置,感受芦山绿色发展
未来,芦山将怀着感恩之心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持续培育壮大纺织、锂电和食药加工“2+1”现代制造业体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做大做优生猪、茶叶、中药材、冷水鱼“4+1”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当年被领导人亲吻的孩子骆俊诚现在已经读初一了,图为骆俊诚微笑的照片
“很自豪!”西南石油大学学生胡远遥就是芦山人,也是本次五支队伍的成员之一。他坦言家乡这几年变化太大,有些变化连自己都觉得惊喜又“陌生”,非常开心能和大家用新角度看家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