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代文:科学养猪 他创造了百亿级的经济效益

2020-04-25 20:50: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飞

陈代文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奖

“我就是一个养猪的,养了近40年。”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喜欢这样介绍自己。

数日前,这位低调的教授荣获四川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据不完全统计,他的这项成果——“猪抗病营养原理和技术体系”,为全国生猪养殖产业创造了百亿级的经济效益。

 

/items/202004/200425225312358000155427.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艰辛“创业” 学校曾贷款建猪舍

“生命科学你钻得越深,对它的爱也就越深。”陈代文这样形容自己的事业。

1979年,陈代文被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录取后,他的父母却显得非常失望,“自己都养了一辈子的猪,儿子还要和猪打交道”。但更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陈代文在养猪路上越走越远。

在跟随我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之一——杨凤先生学习期间,陈代文几乎跑遍了四川的主要养猪大县。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生猪生产效率低,猪肉一度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当时全省各地跑,见到有养猪的就很兴奋。”为了进行深入研究,陈代文经常住在猪舍,与猪“朝夕相处”。

在自己吃穿都成问题的环境下,陈代文却把猪照顾得无微不至。猪儿生崽、生病,陈代文跑上跑下,洗澡喂食、手接粪便更是不在话下,久而久之,只要猪“哼哼”一声,陈代文就能大致判断出猪的身体状况。

“当时,除了科研场地,经费、仪器设备的缺乏,这些因素都让研究困难重重。”陈代文说,在杨凤先生和学校的努力下,四川农业大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猪舍,不久后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养殖企业前来交流学习。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陈代文在这条科研之路上一走就是近40年。

陈代文(右一)与团队成员在养殖场

试验上万头猪 让群众从有肉吃到放心吃

猪也会生病。如何应对眼下众人关切的非洲猪瘟?陈代文提出一个方法:增强猪的抵抗力。

“通过科学合理膳食,让猪免疫力增强,可以减少生病和死亡的几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是养猪高效生产、安全生产的前提。”陈代文解释,原理不复杂,但要实现起来,还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养殖场、饲料厂等多方配合。

从2005年开始,陈代文团队便致力于研究猪的“抗病营养学”,提出猪营养抗病理念。

“改善猪的营养主要载体还是饲料,而其中的营养物质还是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关键就是要科学配制。”于是,陈代文团队每日的工作,就是采用不同的剂量、配方去喂猪,再记录对比相关参数,选出最合理的配制方案,并能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调控。

10多年来,他和团队成员试验了上万头猪,首次构建了全新的猪抗病营养原理和技术体系,建立起全世界第一套猪抗病营养需求参数,为群众实现从有肉吃到放心吃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营养科技支撑。省科技厅的材料中也指出,陈代文实现了生猪养殖的营养模式变革,为保障生猪健康、减少抗生素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障了生猪生产和市场稳定供给。

根据相关部门要求,今年7月1日起,全国猪饲料中不得再使用抗生素。“这种情况下,我们这套理论就很有用了。”陈代文笑着说。

陈代文(右二)与团队成员交流

拒绝“闭门造车” 提倡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养猪也是一门高新技术。”在4月21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如是评价陈代文的研究领域。

4月24日上午,记者拜访陈代文时,他正在办公室接听电话,他的书桌上、书柜里,满是与动物营养、动物医学等学科相关的各类文献。

“刚刚是来自海南的一家企业向我咨询生猪抗病营养方面的问题。”陈代文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时常会接到各个企业打来的咨询电话,自己都会逐一为大家解决问题。

近期,陈代文团队面向全国开了三场线上交流会,最多一次有近10万人参会。“就是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技术、讲推广、讲使用,要让全国所有的养殖企业尽可能快速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让群众获益。”

“此次获得四川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也就证明我们团队的研究在生产应用上是有一定效果的。”边研究、边应用、边示范、边推广是陈代文推崇的方式,“只要取得进展,都会对外公布,毫无保留。”

经过多年无数次反复试验,陈代文和团队确定出了猪生长全程营养需求参数150个,参与制定和修订了中国《猪饲养标准》。同时,陈代文还认为,科技成果的组装、转化、应用,以及体制创新和人才培养,都是当前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未来,动物营养研究的中心一定在中国。”对此,陈代文信心十足。(部分图片由四川农业大学提供)

记者 张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