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芦山县:以“三个率先”的勇气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www.scol.com.cn  (2017-10-23 16:14:0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飞  

“芦山跨入新时代,随处可见老百姓幸福的笑脸!”不久前的国庆中秋长假,专程到芦山看重建变化的成都游客李江涛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的感叹句。

在他拍摄的照片里,一幢幢新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孩子们在新村广场尽情玩耍。他感受到了芦山人民在致富奔康的路上,展现出来的自力更生、勤劳奋进的精气神。

这种精气神,来源于芦山人对梦想的追求。

“有梦想就会有创造。”5年来,芦山人民一直梦想: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为实现梦想,芦山人民以率先脱贫攻坚、率先发展振兴、率先致富奔康的勇气,直面挑战,释放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新动能。□安然杨路铭(图片由芦山县委宣传部提供)

率先脱贫攻坚 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打底

“芦山要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之初,芦山县就定下了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先打底。

“重建既是重任,也是机遇。”一场脱贫攻坚战,贯穿着芦山灾后恢复重建的始终。强化载体支撑、锁定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坚决确保识别精准、同步抓好已脱贫户和退出村的巩固提升……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体现了芦山县委、县政府持续保持高位推进重建、脱贫“双攻坚”的强大定力。

“借鸡生蛋”就是芦山县脱贫攻坚的创新载体。2014年初,芦山县龙门乡引进钱记鸡业,建成100万只智能化标准化生态蛋鸡场。“挣票子带上乡亲”,钱记鸡业实施“借鸡生蛋”助农增收工程:由企业向贫困户提供成年蛋鸡,并对其进行无偿养殖技术培训。贫困户负责养殖,产的蛋由企业按保底价回收。龙门乡红星村高家坝组村民卫林患有视力二级残疾,长期处于贫困线下的他就靠着500只“借来的鸡”,在2016年底脱了贫。在芦山县,已有近50户村民靠着“借鸡生蛋”实现了脱贫。

科学制定、深度谋划脱贫攻坚方案体系,在制定出台19个扶贫专项方案的基础上,芦山县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出台了《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农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脱贫攻坚“精神脱贫”实施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理清攻坚思路、细化攻坚措施。

2016年,龙门乡红星村铜鼓组村民张怀泽的两个女儿在村里帮助下,外出务工,家里有了4万余元收入,全家靠务工脱了贫。但60岁的张怀泽做不了重活,为防止他家返贫,村上针对其家庭情况及个人意愿,为张怀泽制定了发展养牛的产业规划。“现在我家养了3头牛,一年能产一头小牛,等小牛长大了,又能继续养更多的牛。”在张怀泽的悉心喂养下,3头牛长势喜人,“两三年后,每年靠母牛产仔至少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

“每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不一样,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确保村民长期增收。”芦山县扶贫移民局负责人说。

扶贫先扶志,同时还要扶智。芦山县充分利用县级“农民夜校”师资库,努力把“农民夜校”建成助推脱贫攻坚的“加油站”,着力培养了一支扎根基层的“田秀才”“土专家”,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今年,芦山县累计帮助贫困户发展牲畜2158头(只),禽类12227只,种植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作物243.44亩,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率先发展振兴 产业集中区夯实发展基础

10月20日,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湘邻纺织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一片忙碌景象:一辆辆货车,装载着刚刚生产的纱线产品运向全国各地。而在厂区一间车间内,7台从欧洲进口的全自动络筒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投产调试。该厂厂长张昌吉介绍,这些刚刚组装完成的新机器,每台售价虽然高达170万元左右,但有了这些新型设备,不但产量能从原来的每月不到400吨,提升到1000吨以上,而且对提升产品质量、节约能耗,有着不小帮助。

湘邻纺织有限公司是芦山县原有的企业,在重建中迁入新建的芦山县产业集中区,实现了从小到大的发展。

如何实现发展振兴?产业集中区夯基础。

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是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重建专项规划》建设的产业园区,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短短三年时间,投资17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就全部建成投运。2016年,园区成功创建为省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全省纺织与小五金特色产业基地,实现产值50亿元,解决就业8500余人,园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

从无到有,见证了园区的发展。四川英马电动车有限公司的入驻,就是园区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的见证。10月20日,该公司全新一代电动车产品正进行最后的组装工序。该公司副总经理柏俊波介绍:“这辆代号为M2的电动车,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仅在研发上,公司就投入近2000万元。”

在国道351线附近的芦山县现代生态农业园内,雅安讯康药业有限公司投资亿元的生产基地即将进入投产阶段。预计投产后,公司销售收入将达到每年1.2亿元,新增利税近2000万元。

“今后三年,产业集中区将实现产值翻番。”对于发展振兴的未来,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负责人信心十足。

率先致富奔康 幸福生活的种子生根发芽

大川镇以其海拔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泉水清澈,距离成都近,成为成都、邛崃等地市民纳凉、避暑的胜地。大川镇党委、政府看准这一优势,大打“乡村旅游牌”,鼓励、支持有能力的村民兴建农家乐和农家山庄,从事旅游接待。农家乐和农家山庄数量从2014年的36家发展到2017年的152家。今年7月,全镇的农家乐、农家山庄收入达到1400万元左右,创下该镇农家乐、农家山庄历年来单月收入的新高。

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农旅融合”,是芦山县实现群众致富奔康的有效路径之一。在灾后恢复重建中,芦山县成功创建了龙门古镇、飞仙关、汉姜古城三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促进了芦山旅游发展。离雅安市区最近的飞仙关镇,不仅因地势险要闻名于世,更因为有茶马古道贯穿全村、古老的飞仙村和风景优美的飞仙湖而声名远扬,乡村旅游目的地和茶马古道体验地规划建设正加速进行。

同时,芦山通过积极对外营销,大力宣传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节会,吸引了不少游客。今年5月和10月,芦山县分别举办了首届青羌龙舟赛和首届八月(农历)彩楼会民俗文化节。

龙门乡道路交通从以前“出门难,路难行”,到如今四通八达,基础设施瓶颈实现历史性突破,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旅融合”实现跨越发展。龙门乡通过重建,乡村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发展。2016年龙门乡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今年国庆中秋长假,龙门乡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比2016年同期翻了一番。

双石镇围塔村农家乐老板张燕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也大有收获。她家农家乐20余个标准间天天爆满。今夏,张燕一家尝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甜头,仅7月,她家的农家乐毛收入达到了7万元以上。

龙门乡红星村张元超的养鸭厂在地震中倒塌。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机遇,科学养鸭,并且利用鸭子粪便种植葡萄和猕猴桃,形成了运作良好的生态农场。如今,农场不仅产量可观,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采摘,成了“农旅融合”的典范。

“没有党和政府的鼓励、关怀和支持,就没有我们红星村今天的发展。”张元超说,如今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生态饭、挣上致富钱,让我对实现美好生活更加有信心了。

“率先脱贫攻坚、率先发展振兴、率先致富奔康”,芦山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已经初步显现,芦山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