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产融合雨城发展后劲强
老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整体跨越是雨城区在重建中一直坚守的理念。
在提升现代农业方面,雨城区坚持“绿色、生态、特色、精品”的理念,整合资金5.8亿元,大力实施农业“四增”工程,建成万亩亿元示范区14个,高品质建设茶叶、猕猴桃、食用菌“三大产业带”,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8.7万亩,建成5个猕猴桃产业园和2个食用菌产业园以及配套储藏加工设备设施,跻身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在新村聚居点搭建雅安市首个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成立庙圷“老马田”、余家“富余”等土地专业合作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引进“淘雅安”“淘宝雅安馆”“熊猫公社”等电商平台,推广雨城品牌,网店交易额突破4000万元。
优化新型工业方面,雨城区坚持“调优、调高、调强”的理念,主动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城一体化”产业协作分工,震后签约项目6个,协议总投资50.9亿元。整合资金约3亿元打造川滇藏商贸物流园区。在大兴农业园区,总投资16.7亿元,已建成入驻企业6个,在建企业项目6个。启动飞地园区雨城区“园中园”建设,标准化厂房、孵化园已主体完工并同步进行招商。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户、亿元以上企业达14户,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户,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7亿元。
放活第三产业。坚持“全域雨城、处处风景”的理念,围绕“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全力实施旅游产业恢复重建,上里古镇、金凤山公园、周公山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占全市总数的36.4%;碧峰峡创国家级5A旅游景区顺利通过景观资源评估;雨城跻身“省级旅游强县”。
“国道318线上最美第一镇”多营镇中国藏茶城,统筹布局世界茶种园、茶马文化广场等多个项目,逐步形成“一核引领、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打造国家级藏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藏茶产业为平台,雨城西康藏茶集团挂牌运营,藏茶村、藏茶文化产业园区等重要节点项目开门营业,依托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优势,建立健全“藏茶专家大院”机制,成立四川省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雅安茶厂、太时生物2家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吉祥茶叶等3家企业在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成功挂牌,“吉祥藏茶”荣膺中国驰名商标,雅安茶厂三大系列品牌分别荣获国家驰名商标和四川省著名商标,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藏茶产业、文化不仅成为连接汉藏民族深情厚谊的桥梁,更是雨城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农民在其产业链上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碧峰峡、上里古镇、金凤山、周公山4个国家级4A级景区完善提升,成功引进东方园林打造东方碧峰峡、余家村康养及乡村旅游酒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凤鸣花药谷等一批带动性强的项目,2015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3亿元,接待游客768.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6%、22.8%。
□
数据看重建
2015年,雨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亿元,同比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亿元,同比增长2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亿元,同比增长1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62元,同比增长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98元,同比增长11%。
□刘逸梅图片由雨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