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光明村:“三步骤”巧解脱贫难题

www.scol.com.cn (2018-11-08 21:18:53)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航拍光明村景色

村民正在种植桑树

雅安市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一座人口仅有五百余户的小山村。光明村和该县许多贫困村一样,一直面临资源不足、土地面积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但截止2018年9月,光明村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交出了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2017年,全村28户贫困户、1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8年度(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全村人均纯收入1050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0024元。

“如果带领全村上下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是一份试卷,那我认为我们村在回答这份试卷时,用了三个步骤来解答。”光明村第一书记马伟说到。

步骤一:找准方向,发挥优势巧“审题”

选择一个好的产业发展,是摆在每一个贫困村前的难题,光明村也曾为此“头疼不已”。

“全村一共600多亩的耕地,在此之前,基本上种植的都是玉米和土豆等传统作物,经济效益太低。”这是马伟在第一次来到光明村后的感受。

作为宝兴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马伟认为,经济林木在未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随即他立刻与单位取得联系,在充分考虑该村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宝兴县林业局的帮助,制定了以饲料桑树和藤椒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

但对这个计划,当时的村民们的反应却是不温不火。光明村村长李志华说:“桑树在我们村是有种植历史的,但当时马书记提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并不是很热情,大家都担心没有销路。”

为此,马伟在林业局的帮助下,联系到一家宝兴当地的林麝养殖企业,在了解到该企业的桑叶饲料基本靠外地运输后,成功与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企业保底收购我们的桑叶,并给予一定资金和技术上的指导。这样一来,村民的顾虑减少了很多。”

有了销路,村民们的心也热了起来。2018年4月开始,一场覆盖全村的植树活动在光明村拉开了序幕。

步骤二:化零为整,全民参与共“破题”

确定了种植桑叶的方向后,马伟和当地干部们便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村民、包括贫困户能更好的参与进来?

马伟说:“如果让大家各自种植,发展的规模和效益并没有保障,经过多方考察,我们确立了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来发展,在保障管理的前提下,村民们也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

2018年6月,光明村成立了宝兴县外郎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为100万元,村民采取土地入股的方式,全村158户群众557人全部入股合作社,达到全村农户参与全覆盖。全村下辖四个村民小组共计700余亩土地流转用于合作社集中发展产业,做到全村土地全覆盖。土地入股的村民,每亩土地每年保底收入800元,同时,合作社采用每户一人,全村轮流的方式组织村民在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左右的工资,村民们的收入大大提高不少。

贫困户杨东康说:“我家有两亩多的土地加入合作社,分红是一千八百多元,加上我在基地务工的工资三千四百多元,远远超过原来种地的收入。”好处远不仅如此,杨东康还告诉记者:“我家里一共五个人,除了我和爱人外,还有两个老人和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我自己是残疾人,重体力的劳动做不了,原来种地还要妻子挑重担。现在加入合作社,每天主要工作是收割桑叶,我自己就能做,也把妻子解放出来了,她现在在外地打工,收入不错,家里的日子明显好过多了。”

“每户一人,全村轮流的形式,节省出了很大部分的劳动力,村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这是从前无法实现的条件。”村长李志华说。

步骤三:党建引领,素质提升“验题”

产业发展有了变化,干部群众的“心气儿”也得提上去。“我们村今年一直在大力实施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产业发展上的先锋引领作用,全力办好农民夜校并经常组织干部群众参加学习教育培训,除了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外,还组织大家一起探讨村里的产业发展趋势。大家在一起畅所欲言,好办法不断的冒出来。”马伟说到。

吴德昌是光明村的一位党员,来到他家时,他正在装修自己的小楼,准备开办一家农家乐。而开办农家乐的主意,正是他在村上的一次培训课堂上得到的灵感。

吴德昌说:“现在我们村已经摘了穷帽,下一步还要努力去实现乡村振兴。课堂上在讲授‘农旅融合’时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不能借村上发展的‘东风’,自己家也体验一把农旅融合的好处呢。”

现在的光明村,连片的种植基地绿意盎然,点缀其间的,是新建成的田间步道。不远处,村民们自家的房屋,也被统一打造出了富有当地特色的民居样式,吴德顺所言的“农旅融合”景象,正在光明村慢慢萌芽。

目前,光明村绕技能技术、示范带头、群众认可度等方面培养了一批向吴德昌这样的“人才力量”,这批村民往往各有所长,为光明村在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上注入了新动力。

记者 杨路铭

(光明村供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