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乐业!荥经彝乡唱响党和政府“卡莎莎”

2021-11-26 23:36: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飞

四川在线消息(雅安频道 姜丽 黄刚)11月25日,来到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大坪村彝族文化广场,入口处一块有着彝族特色元素的宣传栏上醒目地写着“感恩共产党瓦几瓦(彝语瓦几瓦,汉语意为非常好),人民政府卡莎莎(彝语卡莎莎,汉语意为谢谢)。

“赵书记,来尝尝我们家的坨坨肉。”大坪村村民李木支哈正在家里挂腊肉,看到村党支部书记赵艳红来访,热情地招呼道。在他家房后的小院里,满满当当挂满了腊肉和香肠。

“我们现在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这都多亏了我们党的好政策和党员干部对彝族同胞的关心。”李木支哈高兴地说,这是他们搬进大坪村彝族聚居点的第7个年头,从当初破旧的竹编房,住进了100多平的现代化民居,生活越过越好。

21世纪初期,大量彝族同胞自发从凉山各地陆续迁居到大坪村,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差异的影响,一度造成管理混乱。

“既然来了,就是我们的亲人,让彝族同胞在大坪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据大坪村党支部书记赵艳红介绍,2013年,在灾后重建及各项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大坪村彝族聚居点建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创新了“党支部+自管委+排长(区长)+村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聚居点自管委的作用,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实现自我有序管理。

“现在大家的卫生习惯变好了,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郑静是大坪村的一名党员干部,5年前,刚开始联系帮扶彝族群众,到各家督促打扫卫生是她的日常,“有群众不配合,我就多跑几趟,实在不行就亲自动手,时间一长,有老乡也就不好意思,主动打扫起来。”郑静说。

除此之外,每年的开学前期也是村上党员干部最忙的时候。

“让孩子们都能去上学是我们最大的目标。”郑静说,前些年,彝族同胞大多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一到开学季,村上的党员干部就会挨家挨户去宣传、劝导。“去年,我们彝族聚居点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是个女孩。”郑静骄傲地说道。

近年来,大坪村着力为党员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提升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效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有效提升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和乡村治理水平。

在聚居点旁边,村民李木使者家的十二亩茶地郁郁葱葱。“每年光茶地的收入就有5万元左右。”李木使者说,聚居点的村民每家都承包了几亩到十几亩不等的茶地,收入可观。“听村上的干部说我们村还要发展旅游,到时候日子就更好了。”李木使者憧憬着。

通过建立“党建+农旅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接下来,大坪村农耕体验园项目即将启动,集旅游、住宿、茶园观光于一体,开辟该村经济发展新路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