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石棉: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2022-09-02 18:07: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飞

四川在线(吴丹 雅安频道 黄刚)8月31日,在雅安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刚搬新房不久的全国人大代表毛珍芳家里又迎来了一波看新房的亲友。大家对其进行祝福后,便坐下来聊天并简单用餐,现场看不到大操大办的模样。

“按照以往惯例,‘搬家酒’要办三天三夜,既铺张又浪费。这也成了大家致贫甚至是脱贫后极易返贫的重要原因。”在毛珍芳的印象中,遇到“大事”请客吃饭是当地一种风俗习惯。而自从移风易俗大力推进后,身为村组干部和全国人大代表的她,主动说服家人不办酒席,一切从简。现如今,不办“搬家酒”,现在已成为当地人心照不宣的规矩。“人情礼”少了,铺张浪费也得到有效遏制,这对于像元根村这样的脱贫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村民们举手通过村规民约

“村民们都说,村干部家中遇到喜事都不再大操大办,我们自然也不再铺张浪费了。”毛珍芳说,带好头、做好表率,示范引领真的见了效。抓住关键少数,是石棉县众多村(社区)采取的常规办法。

如今,通过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元根村将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还努力把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学得会、易理解的知识融入乡风文明的建设中去,潜移默化将移风易俗的好处传递给群众。

在离元根村不远处的栗子村,也通过让村、组干部及党员带头,抓好“两委员一代表”、家族头人、应届大学生等人员,切实让文明新风“吹”进彝家山寨。

据栗子村党总支书记田树军介绍,结合栗子村实际,该村先拟定《栗子村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村民公约》,再经村“两委”、村民代表大会、户长会等通过后,交由群众签订承诺书,最后再纳入村规民约。

栗子坪彝族乡召开大学生移风易俗座谈会

“形成公约后,我们又‘趁热打铁’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将‘德古(在彝语中意为德高望重的人)’、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纳入其中,起到监督作用。”田树军说,这样一来,从制度和乡俗上让“人情风”不再成为乡村发展的“拦路虎”。

无独有偶,在王岗坪彝族藏族乡挖角村,因为感念政府的帮扶,脱贫户骆联兵还主动要求不办“升学宴”,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安顺场镇麂子坪村,则通过新修订村民公约以及向考取大学的学子发放奖励的方式,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树立良好的文明新风……

美丽乡村,美在青山绿水,更美在乡风文明。石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鲁康说,该县历来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纳入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良好氛围。自今年3月移风易俗工作启动以来,石棉更是以整治高额彩礼为突破,鼓励引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带动全县移风易俗落地落实。

通过探索实施“1534”新路径(即制定1个公约、抓住5个少数、建立3套机制、用好4个阵地),全县61个村(社区)积极修订村规民约,把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作为重点,以群众建议为基础,邀请“德古”、乡贤、“路吉达克”、家族头人一起制定符合各村实际的《抵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村规民约》。探索把办事范围、彩礼金额、随礼标准等内容修订进村民公约,对婚嫁彩礼、礼金、宴席等制定“高限”具体量化标准,实现红白喜事制度化和规范化。

此外,石棉还通过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促进公约落实。通过建立“谁管理、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责任追究机制、红白喜事“前、中、后”监督机制、建立监督举报机制,要求相对应负责人明确并落实责任,推进公约走深入实。通过以“文”化人的形式,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