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刘静茹 廖诗雪)6月23日,雅安市宝兴县穆坪社区,小组长王旭的敲门声准时响起。门开处,一张熟悉的笑脸探出:“汛期来了,安全第一啊。”话音未落,邻居郑先义一把将他拉进家中:“正好家里水龙头坏了,你快找个人给看看?”
这寻常巷陌间的温暖絮语,正是穆坪社区多民族和谐共生画卷中最朴实的注脚。
穆坪社区“板凳圈圈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座容纳8000余常住人口,汇集汉、藏、彝、羌、土家等12个民族的社区,以“融情穆坪里”为品牌,将民族工作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全力打造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社区环境。为此,社区创新提出“志愿服务送温暖、便民服务提效率、文化服务聚人心、教育服务明方向、就医服务有保障、就业服务巧铺路、纠纷调处促和谐”的“六服务一调处”工作模式,精准聚焦居民的日常关切,在解决民生“关键小事”中聚民心、促团结,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穆坪的烟火日常里深深扎根、绚烂绽放。
热心居民领头雁自治力量解难题
社区治理的活力,常源于居民的自发参与。2021年,竹里小区突遭物业撤离,面对电梯停摆、灯光熄灭、垃圾堆积如山等问题,居民王喜春挺身而出,成为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的“领头雁”。他带领自管委成员逐户上门,耐心细致地解释公共电费分摊、电梯维保的必要性。最初的质疑如同初春的寒意,终被他与团队的真诚与坚持所化解。
解决居民反映问题
从疑虑重重到主动缴费,共识在一次次的坦诚沟通中凝聚。“现在环境清爽了,大家缴费都自觉,邻里间更像一家人了!”住户方国琼的满意评价,正是社区自治、共建共享理念在这片老旧小区焕发蓬勃生机的最好证明。
社区治理的智慧,更在于未雨绸缪的敏锐洞察。
穆坪社区精心编织了一张“线上+线下”的民情响应网络——12位楼栋小组长时常穿梭于街巷,居民微信群则成为即时反馈诉求的便捷通道。高效的问题发现机制,为纠纷调处促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的目标朴素而坚定:“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去年,一处老旧院落的化粪池严重堵塞,污水横流,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社区闻讯迅速行动,协调住户、商户及相关单位,精准定位问题,果断实施改道工程,仅用三天便根除了居民的困扰。
今年以来,已有25件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在网格内得到悄然化解,真正践行了“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决”的治理目标。
民生关切快响应点亮居民安心路
社区的温度,最直接地体现在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响应上,这正是便民服务提效率的核心要义。当有居民反映因夜间照明不足导致老人滑倒,社区党委没有丝毫迟疑。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踏勘,广泛倾听居民意见,太阳能路灯安装计划迅即启动。从最初的12盏谨慎试点,到居民一致要求增设至58盏,民意的力量驱动着温暖的延伸。明亮的路灯不仅驱散了归家途中的黑暗,更点亮了居民心中对共同家园那份深切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将民族事务有机嵌入社区治理的每个环节,畅通诉求表达,凝聚自治力量,是我们不懈的探索。”穆坪社区党委书记王耀道出了治理的密码。
在穆坪,治理不是生硬的条款,而是春风化雨的过程:便民服务窗口与“9·33办事清单”让办事不再难;社区活动阵地全年免费开放,成为各族群众愿来爱来的“共享客厅”;“党员和事佬”工作室里,退休老党员发挥余热调解民事……近年来,穆坪社区以“六服务一调处”工作模式为引擎,先后获得“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基层治理模范社区”“四川省‘六无’平安村(社区)”“四川省绿色社区”等荣誉。
穆坪社区荣誉墙
穆坪社区深知,民族团结的坚实根基,深植于日常交往中自然凝结的真挚情谊。为此,社区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家庭”“最美家庭”“最美个人”等评选活动,这正是示范引领聚人心的具体实践。
榜样的力量如同星火,点燃了各族居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社区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