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夹金山下的“向导”:一家三代的红色基因传承之路

2025-07-04 11:16:1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海波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刘静茹 廖诗雪)七月的宝兴,群山环绕、层峦叠翠。在雅安市宝兴县穆坪镇冷木沟街,一座融合藏汉建筑风格的仿古建筑——宝兴县博物馆(穆坪土司官寨)静静矗立。拾级而上,天井四合,石砌外墙沉淀着嘉绒藏族的古朴,汉式框架则彰显着交融的智慧,这座高度融合藏汉民族建筑艺术的典范,生动再现土司官寨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多民族共生的深厚底蕴。

宝兴县博物馆(穆坪土司官寨)

博物馆的回响:王幺幺的传奇与血脉的共鸣

“在穆坪土司五百五十余年的历史长卷中,曾闪耀着三位长期掌权的女性光辉。其中,土司坚参达结的次妻王幺幺,掌权时间最长。她精通藏汉语言,是穆坪经济繁荣、文化发展、民族团结的杰出推动者……”博物馆三楼,讲解员马丽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沉静的力量。

马丽的讲述并非照本宣科。她将这位传奇女土司的故事娓娓道来,着重刻画其在历史风云中展现的非凡勇气和深植于心的民族大义。“她所面对的困境,她所做的每一次抉择,都深深烙印着守护家园、团结族群的坚定信念。”

马花正在讲解爷爷马登洪的故事

这份对历史的深情解读,亦源于她自身的血脉。马丽的爷爷马登洪,正是当年红军翻越“鸟儿飞不过,凡人不可攀”的夹金山时,第一位主动站出来为红军担任向导的当地群众。“王幺幺的故事,是民族团结的典范篇章;而我爷爷的故事,则是红军与人民鱼水情深的见证。”在马丽心中,这两条在宝兴交织的历史脉络,共同构成了这片热土最深沉的底色,也早已融入她们姐妹的生命基因。

课堂上的鼓点:马登洪的“主动”与新时代的传承

与妹妹的沉静不同,姐姐马花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宝兴县文旅红色培训部的教室或当地中小学的讲台上。此刻,在庄严肃穆的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内,马花清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再次响起:“那晚,有一个叫特巴的青年,趁着夜深人静,悄悄溜出家门,提着马灯,追上红军队伍,主动请求为红军带路当向导……”

正是这位青年提着马灯为红军照亮了险峻的山路。因感念其贡献,红军在分别时赠予他一个响亮的名字——“马灯红”,寓意如明灯照亮革命征程。

“主动”“互帮互助”——这两个词如同激昂的鼓点,在马花的讲述中反复敲响。她将爷爷马登洪的故事讲得鲜活而具体,仿佛当年那位勇敢向导的身影就在眼前。“爷爷当年的选择绝非偶然,”马花动情地说,“是红军严明的纪律、一心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崇高信念深深感染了他。那种在绝境中军民相互扶持、亲如一家的精神,正是‘主动’和‘互帮互助’最生动、最深刻的诠释。”

这份精神,早已内化为她的行为准则。在课堂上,她会不自觉地举例:“你看,当初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时候,条件那么艰苦,他们是怎么克服的?靠的就是……”生活中的点滴,也成了她传递精神的契机。她主动提议到中小学义务讲课,就是希望将这份红色基因的“火种”,播撒进更多年轻的心田。

雪山上的足迹:三代人的“必修课”与精神接力

夹金山,这座红军长征途中用意志征服的英雄丰碑,对马家姐妹而言,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荣光,更是她们家庭代代相传的精神“圣地”和人生“必修课”。

每年暑假,马花和马丽带着自己的孩子,如同当年她们的父亲带领她们一样,坚定地向上攀登,孩子们脚步虽小却紧紧跟随。这样的场景,深深烙印在马花和马丽的成长记忆中。如今,她们为人母,也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这根红色基因传承的“接力棒”。

马丽为游客讲述宝兴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下山后,孩子们在日记本上画下了陡峭的雪山和红军战士的形象。那些线条或许稚嫩,色彩或许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崇敬与想象,正是红色基因悄然萌发的嫩芽。

当年,夹金山的茫茫风雪中,马登洪以“主动”的担当,成为红军穿越险境的向导。

如今,马丽与马花,正以各自的方式,成为新时代的“向导”。从马登洪的“主动引路”,到马丽、马花姐妹的“主动讲述”“主动攀登”,再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与手中的画笔,这跨越时空的接力,正是红色基因的鲜活传承,也是民族团结的生动诠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