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激活工业新脉动 雨城区绿色转型跑出加速度

2025-07-08 22:32:4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海波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刘静茹 张超)7月8日,在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水口村,雨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处置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三层楼高的破碎设备被吊车缓缓吊装定位,30多名工人在料仓绑扎钢筋、浇筑地基,破碎车间的设备基础已初现雏形。

雨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鸟瞰图

这座占地63.14亩的建筑垃圾处置和综合利用循环工厂,生产规模为日均833吨、年处置25万吨,正加速推进,预计今年12月正式投运。

建筑垃圾“点石成金”,资源化利用破解环保困局

“过去建筑垃圾只能填埋或偷倒,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雅安市卓达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马开顺介绍。随着4月热再生生产线率先投产,废旧沥青混凝土经破碎筛分已“重生”为市政道路材料。正在安装的建筑垃圾破碎分解设备可将混凝土块、砖瓦等分解为再生骨料,可直接用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砂浆、再生砖、再生路基材料等。项目全面运行后,装修垃圾、旧家具等废弃物也将纳入处理,实现全域建筑垃圾“零填埋”。

目前,仓储车间、热再生生产线及配套用房已完工,热再生设备已调试完成,破碎分拣车间完成设备基础施工,资源化利用车间即将启动主体施工。

热再生生产线已投入使用

“这里将成为覆盖经开区、名山区、雨城区的建筑垃圾处理核心。”马开顺指着规划图介绍到。废旧建材经破碎、筛分、重组后,可变身道路骨料、墙体砌块等绿色建材,提高了建筑垃圾的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实现“拆楼建材再建楼”的循环。

据了解,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减少25万吨建筑垃圾填埋,避免污染物侵蚀土壤水体,再生骨料直供水稳拌合站、沥青混凝土拌合站和工地,预计年销售收入1.25亿元,利润超千万元,同时,配套建设的智能监管平台,将实现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再生”全流程追踪,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破碎分拣车间完成设备基础施工,资源化利用车间即将启动主体施工。

产业双循环协同发力,新质生产力激活增长引擎

建筑垃圾重生仅是雨城区循环经济版图的一角。在雨城园中园四川兴泓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GV运输机器人将电池包底盘送至抓手臂机器人处理螺丝,再经过镍片处理、分容、配组、正负极检验等一系列流程,旧电池便“焕然一新”,继续用于诸如低速车等领域。全自动生产线火力全开,“一整套流程下来,电池‘由旧变新’仅需4小时,相较以往效率提升一倍有余。”公司副总经理张旗明说。

据了解,四川兴泓博新能源储能及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综合处理项目总投资1亿元,主要建设具有核心技术的高安全、高性能新能源储能设备PACK生产线及高新技术修复、梯次利用,项目拟建设一条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生产线一条,年产量约60000吨。同步推进的海南亿欣项目已完成消防改造和试生产,将形成年拆解20000个电池包、组装12000个电池的产能。

四川兴泓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GV运输机器人正在运送电池包底盘

项目正是雅安市雨城区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建材、先进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消费品、数字产业“4+2”特色优势产业体系的重要实践。

此外,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直供恒泰昌公司转化为节能砌块,金元墙体材料开发的高精度页岩烧结保温砌块已应用于本地保障房项目。通过“混凝土-砂石”供需对接机制,企业物流成本降低15%,装配式构件在区域基建项目中的应用率提升30%。

当前,雨城区正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通高端制造与循环经济的融合通道。在装备制造前沿,民安应急智能装备产业园加速推进地基浇筑,中厦建科NTC传感器、瑞鼎精密刀具研发中心即将落地,众友机械研发的齿轮箱总成与泛华电器智能座舱线束系统,通过“需求导向-同步研发”机制直通长安、赛力斯供应链。

据了解,2025年1-5月,全区51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59.18亿元,同比增长14.65%,三大循环产业链呈现爆发式增长。雨城区正加大企业技改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持续提升产品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了一批重点企业,促进全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雨城区经济信息和科技局首席统计师汪游鸿表示,雨城区将以“产业突破升级”为主线,以工业项目为抓手,全力聚焦工业经济稳增长,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目前8家规上企业构建起汽车零部件与农机装备双轮驱动格局。通过实施“智改数转”战略,青江机器、小航电器等企业正向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智能车身控制器等高端领域转型。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铺就的公路,承载着众友机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齿轮驶向全国,兴泓博科技再生的电池组,为智能生产线注入绿色动能。在这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上,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业,更是雨城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理念的图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