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刘静茹)7月15日,在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五家村徐家山,赵兴全家庭农场的工人们正在油茶林和魔芋田间精心除草。这一派繁忙景象,正是雨城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
赵兴全正在检查魔芋苗
赵兴全作为当地致富带头人,依托“黄柏+魔芋”、“油茶+魔芋”的立体套种模式,将昔日低产低效的残次林尽数盘活。如今,500亩林下空间焕发新生,预计进入丰产期时:黄柏年收入高达600余万元;魔芋种子亩产2.2万元,虽前期投入大,但产出潜力也大。
与此同时,他的农场还带动周边30户村民共同发展。不仅提供种子并承诺回收,还无偿解决技术难题,构建起“共育共享”的致富链。农场长期聘用30余名本地村民务工,从事除草、施肥、采收等工作,人均增收超1.5万元。
发育良好的林下魔芋
在此务工三年的景联芬感慨:“一天能挣110到120元,比过去在家务农收入高很多!”
近年来,雅安市雨城区将林下经济作为推进“森林四库”建设的关键抓手,着力构建“1+1+N”林业产业体系,围绕油茶、竹笋、药材、魔芋做好“林下经济文章”。创新的“黄柏+魔芋”等立体模式,在望鱼、多营、上里三镇新发展林下魔芋5000亩。其次,雨城区油茶种植超1.7万亩,上里镇作为主产区占比17%。在药材方面,结合国储林项目,采用“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发展黄柏等木本药材3万亩。2024年新增黄精、雅连等草本药材2000余亩,带动就业2000余人次。同步推动初加工与精深加工升级,打造现代化中药产业链。
黄柏与魔芋立体套种
赵兴全的规划代表了产业升级方向——建设魔芋与中药材初加工厂,延伸价值链,并探索“农业+旅游”融合新路。雨城区正通过政策、科技与模式创新,持续释放林地空间潜力,让林下经济成为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赢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