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张超 廖诗雪 刘静茹)8月17日,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大元村,一块试验田里,5亩金黄的玉米迎来采收。
试验稻田
“我们试种了奥星852、奥星315等10余个品种,还有1个对照组,共采收7000多斤玉米。”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文泽介绍,雅安气候特殊,是川西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试验点之一,初步估计产量至少提升10%。
在不远处,300余亩试验稻绿浪翻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轻摆。雨城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叶小丽穿行田间,仔细查看不同田块的水稻长势。“水稻成熟关键看积温,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一样,”她手指眼前的景象解释,“你看这边,有些稻子已经灌浆,籽粒开始饱满;那边呢,才刚刚抽穗扬花。”
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是雅安市首例成功落地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产权交易标的,位于凤鸣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内。曾被水土流失困扰的区域,通过实施坡改梯、种植水土保持林、封育治理等措施,实现了流域治理和生态景观等多重效益,2023年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以前这坡地留不住水土,成了撂荒地,现在变成了保水保肥的梯田。”大元村党总支书记张严彬说,“此前我们对小流域内的部分坡改梯土地三年经营权进行交易,与雅安雨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下了29.6万元的交易金额,资金将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巩固提升和村民增收共富,推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眼下,这片梯田已成为农业科技的活跃试验场。田垄间,四川农业大学开展的5种酿酒专用稻品种试验正茁壮成长,科研人员悉心记录着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与适应性;同时,雨城区农业农村局进行的水稻肥料利用率优化试验也在同步推进,通过对比不同施肥配方,探索在稳产基础上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科学路径。
“这块‘平坝组’试验田,有效支撑了雨城区在平坝地区的水稻系统试验,并与北部海拔约900米的“高山组”陇西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区域水稻‘育繁推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叶小丽介绍,两处试验基地协同发力,为雨城区选育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良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提供了关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