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廖诗雪 刘静茹)清晨的玉溪河泛着粼光,潺潺水声穿过雅安市芦山县龙门镇。
9月11日,在鱼跃龙门冷水鱼产业园内,115口鱼池波光涌动,不少鲈鱼跃出水面,争抢着该养殖基地负责人龚林手中撒下的饲料。
鲈鱼跃出水面抢食
“水温常年适宜,水质清澈见底,这才是我们敢养四十余万尾鱼的底气。”这位从业十余年的养殖人语气笃定。
看似寻常的喂鱼场景,背后却是一场持续多年的“碧水保卫战”。
一池鱼一江水,生态养殖暗藏技术攻坚
鲈鱼娇贵,对水质极其敏感。而玉溪河冬季水温仍能保持在10℃以上,夏季不超过23℃,正是亚冷水鱼生长的天然温床。但高密度养殖意味着挑战:鱼类排泄物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河道。
鱼跃龙门冷水鱼产业园一角
“你看这几个池子,都装了维滤机,”龚林指着池底的过滤系统介绍道,“粪便先沉淀过滤,再经过微生物和生化处理,最终排放的水完全达标。”他每月还会随机解剖鱼苗,检测寄生虫,进行微生物调控——这一切只为“鱼水共生”,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玉溪河。
从“农产品产区”到“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型之路
芦山的生态地位,早已超越传统农业范畴。
此前,《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将芦山的主体功能从“农产品主产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标志着其首要任务从“产粮”变为“育生态”。
这份调整绝非虚名。芦山地处“邛崃山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内,是华西雨屏生物多样性热点区的核心地带,更是岷山-邛崃山-凉山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江清水,不仅滋养本地,更惠及下游。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芦山县地表水市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水体比例双双实现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96.6%,创历史新高。出境断面水质连续多年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2022年与2024年更是在全省183个县(市、区)地表水质量排名中高居第11位。
环保服务清单动态监管,制度创新守护绿水青山
水质持续向好的背后,是一套精准的环保治理体系。
当地建立“重点产业项目环保服务清单”,对绿色建材、污水处理等领域项目提供环评预判、加速批复;通过排污许可平台动态监管,确保企业“持证排污、达标排放”。2025年前三个月,已完成8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与变更,为38家企业办理登记延续。
“环保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优化发展,”雅安市芦山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呈祥表示,“我们要让产业与生态共赢。”
鱼跃龙门冷水鱼产业园内的鱼池
小鱼池联动大未来,加工厂延展绿色产业链
龚林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他计划新建水产加工厂,将鲜鱼加工为预制菜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从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绿色产业。
“养鱼是生计,护水是责任,”他说着望向玉溪河,“水好了,鱼才能好;鱼好了,人才能更好。”
龙门镇的鲈鱼跃不过传说中的“龙门”,却跃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实路径。这里没有牺牲环境换增长的老路,只有一池活水、一尾好鱼、一方青山的故事悄然书写——生态保护的宏大命题,正藏在这潺潺流水与鱼群欢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