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三年重建为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样本

http://www.scol.com.cn  (2016-07-22 10:01:3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何立峰眼里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路“新”在哪里?有什么价值?

□本报记者 张立东

在7月21日召开的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务院重建指导协调小组组长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的讲话引人关注。

从重建成果谈到重建经验、从重建新路谈到重建样本……系统阐释、娓娓道来,“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激起与会者共鸣。

不平凡的“决定性胜利”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重建目标正逐步成为美好现实,一个崭新的雅安、崭新的芦山崛起在地震灾后的废墟之上。”何立峰话语铿锵,令与会者感同身受。

决定性胜利的背后,是四川面对的艰巨挑战。何立峰说,“4·20”芦山强烈地震,让刚刚从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逐步恢复的四川又遭受重创,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芦山地震灾区自然条件特殊、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两次地震灾害叠加,恢复重建任务异常艰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决定性胜利”具有高含金量。何立峰向大家揭示了赢得这场胜利的关键——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灾区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的新路子”的重要批示精神,弘扬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从三个层面读懂重建新路

“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果令人欣喜,重建中创造出的新经验更弥足珍贵。”何立峰认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实现了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向地方具体负责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一套与过去举国体制互为补充、相互完善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机制,值得深入总结和发扬光大。

如何理解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路?何立峰从三个层面进行解答。

——中央统筹指导是根本保证。何立峰说,重建伊始,中央便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纲领,制定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了重建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及时安排下拨460亿元重建补助资金,为灾后重建如期启动和顺利推进提供了根本保障。

——地方作为主体是关键所在。何立峰表示,中央将恢复重建的“指挥棒”交给四川,实现了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恢复重建作为灾区最全面最系统的民生工程、最重大最现实的发展机遇和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灾区群众广泛参与是坚实基础。“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发扬首创精神、协力攻坚克难,是恢复重建的一大亮点。”何立峰说,重建决策,听群众意见;重建过程,靠群众参与;重建创新,汇群众智慧;重建结果,让群众评判。灾区群众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力量之源。

为国家提供了一份成功样本

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三者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何立峰解释,中央统筹指导,极大提升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定力和创新动力;地方作为主体,极大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应对灾难的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灾区群众广泛参与,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建共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三者展现出了巨大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机制优势、政策优势。

何立峰认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路为继续深入研究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的内在规律,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性政策法规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成功样本。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