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两代人的爱心传递 温暖荥经

http://www.scol.com.cn  (2017-03-12 13:03:33)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王飞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实习记者 刘双 记者 刘逸梅)文明不止是口号,更是身体力行的行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用爱播撒文明的种子。他们不仅成为了我们的标杆和榜样,很多时候,连生活也因他们变得更加美好。他们或许很普通,他们或许很平凡,但他们都是我们身边最可爱的人。在这春暖花开的三月,荥经县三月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系列活动陆续开展,在活动里,我们认识了一群这样的人……

“最美老大娘” 用行动改变城市环境

在荥经,有这样一群老大娘,她们当中,最年长的已有88岁,最小的也已经62岁。这30多位老大娘自发组织了一个爱心小分队,每天下午时分,都会穿梭在县城各条街道上,义务清理街道垃圾,维护城市的清洁卫生,荥经人称呼她们为“最美老大娘”。

早在2008年“5·12”抗震救灾中,老大娘们就自发组织起一个爱心小分队,帮着大家送水、送食物、做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我们平均年纪比较大,但是这一点小事还是能做的。”62岁的兰启书是这个爱心小分队的发起人之一,“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体育馆送食物、送水,常常会看到很多垃圾。那么多的垃圾,既影响环境,也对身体健康不利,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义务捡垃圾。”寒来暑往,兰启书这一干就是9年。

9年来,这群老大娘戴着红袖章,提着塑料桶,拿着竹夹,穿行在城市街头巷尾,日复一日坚持美化城市环境。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她们都没有停止脚步。可以说,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有她们的身影。“每天中午饭后,我们忙完各自的事情后,就会分组上街清理街道垃圾。最开始的时候全是靠手捡,很不方便。于是我又从乡下托人找来竹子,做成竹夹分发给每个人。”67岁的周江笔心灵手巧,她告诉记者,捡垃圾使用的塑料桶是她亲自到装修工地收集来的,没花一分钱。“工地有许多废旧油漆桶,扔掉也可惜,我就找来洗干净发给大家,人手一个,方便许多。”

2015年冬天,荥经县文明办的工作人员在一次街头采风中,无意发现了这群老大娘,拍下一组关于她们的照片。从那以后,老大娘们一点一点被更多的荥经人知道,她们用行动温暖了许多人。去年,荥经县文明办将老大娘们的素材采集起来,制作成为文明宣传片,在荥经电视台、县城各大路口的LED大屏播放,“最美老大娘”成为这个城市名正言顺的文明代言人。

“自从这个宣传片播出以后,每次我2岁的曾孙路过街头的LED屏时,都会一边做出捡垃圾的动作,一边告诉身边的人,‘祖祖捡垃圾’。”87岁的刘秀英告诉记者,虽然2岁的小孩可能还不太能理解自己捡垃圾的意义,但她心里清楚,这也是给小孩起了带头作用,在一定层面上是对他进行了好的教育。

“我没啥文化,也不太会说话,只能做点能做的事,表达对社会的感恩。”兰启书说,现在国家政策好,她们养老有社保,儿女都有工作,孙儿也已经在上大学,日子过得很幸福。“我们不图名不图利,不求回报。能在老年的时候找点事做锻炼身体,又能给大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很光荣,也很满足。”

就像88岁的唐国香说得一样,“只要还能捡,就要一直捡下去。”这群老大娘将无声的行动化作有声的言语,用风雨中执着的穿行,用烈日下忙碌的身影,用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告诉我们,有付出就有收获,懂奉献就更快乐。

一把剪刀 传递无尽温暖

3月7日上午,春雨淅淅沥沥,冷空气让街头巷尾的人们裹紧了身上的棉衣。荥经县财富中心广场,一群年轻小伙子,正挥舞着手中的剪刀,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大爷大妈们排起了长队,等候着“改变造型”,其中也有“最美老大娘”。这群小伙子就是常年出现荥经各乡镇小学、敬老院及社会公益活动中,无偿为老年人、小孩义务剪头的“爱心义剪队”。

20岁的周贵斌一直在为老人理发,小伙子很细心,不仅招呼老人慢点入座,还在老人离开座位时反复叮嘱他们回去记得洗头。来来往往的老人很多,他只有趁着这位老人离开座位,那位老人入座的空隙活动手指。

这位年轻小伙加入“爱心义剪队”已有三年,对他来说,义剪就像一堂永远进行的生命课堂,他不仅有付出,也收获不少人生感悟。“有一次在龙苍沟镇义剪,有个10岁小男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因为脑瘫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不会说话。那天孩子父亲听说我们来义剪了,就背着孩子走了2公里山路来理发。”20岁的周贵斌无法忘记孩子剪完头后对他的微笑,于他而言,这微笑与其说是感谢,更不如说是鼓励。“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生命其实很脆弱。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努力活着,尽可能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还有一次,我们到新建乡敬老院去为老人剪头。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因为行动不便,很久没有理发。我们到了之后把她扶起来,坐在床上为她理完发。然后再帮她清理头发,打扫卫生,让她休息。等我们把一切都做完以后,她竟然哭了起来,感谢我们的帮助……”周贵斌说,那一刻他才明白帮助别人的真正意义,“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在别人心中,可能会得到很大的温暖。以后我也会一直坚持义剪,因为这已经成为生活习惯了。”

“爱心义剪队”的发起者叫做刘敬,今年29岁的他来自荥经县新添乡庙岗村。虽然年轻,但已经进入美发行业14年。“我刚踏入社会时,就在一家很小的理发店里做学徒,年轻时由于吃不了苦,中途也换过很多不同的工作,后来还是回到了理发这个行当。”刘敬说,自从下定决心踏踏实实做这行,他就前往峨眉找了位师傅,老老实实拜师学艺,在日后的学习中,慢慢获得了客人的认可和喜爱。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刘敬开始了创业之路。由于技术娴熟,生意慢慢红火起来。如今,年轻的他已成为两家理发店的老板。

事业稳定后,刘敬回想起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经历,“如果没有在迷茫、无助时帮助自己的亲友、师傅,我可能还在到处打工。”出于感恩,刘敬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2009年4月,“爱心义剪队”正式成立。他们,一剪就是8年。

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爱心义剪队”坚持组织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共为近万人次的老人、孩子义务理发。除了帮助到别人,让刘敬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带的徒弟在义剪活动中也获得成长,“我有很多徒弟年龄都比较小,年轻人都比较调皮,有时在他们身上我也能看见自己从前的影子。但是在参加义剪活动后,这些徒弟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变。我想,他们至少学会了感恩。”

谈起给“最美老大娘”剪头,刘敬说,“老大娘们一直义务为我们的城市服务,作为年轻人,我也被老人们乐于付出和奉献的精神感动。”在刘敬看来,为老大娘们义务剪发就是向她们致敬,“我也要向这些老大娘学习,在今后的义剪中服务更多人。”刘敬告诉记者,今后,他不仅会继续坚持“爱心义剪”活动,还打算成立一个理发培训班,义务为理发学徒们传授技艺。“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把爱心传递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