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石棉:“三明确一加强”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2020-08-24 12:45:3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飞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黄刚)今年入汛以来,面对连续性强降雨和极端严峻的暴雨灾害,石棉县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把群众避险转移安置放在第一位,通过“三明确一加强”,扩大避让范围、妥善转移安置,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科学研判,进一步明确地灾影响范围

通过“自行排查+专业排查”相结合、“警戒提醒+人员值守”相结合、“线下引导+线上宣传”相结合,石棉全体县级干部牵头深入联系乡镇(街道)组织开展全覆盖摸排,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纵向联动机制,政府、群众、企业三方横向联系机制,纵横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保障排查到位。同时,与华地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派驻28名专家对全县重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覆盖摸排,已累计排查地质灾害点201处,提出排危、避让、处置等意见20条。

截止目前,该县已对排查出的地灾隐患点、山洪危险区设置标识标牌205个,拉警戒线8000余米,落实“守夜人”“吹哨人”300余人24小时对灾害点进行蹲点值守,安排公安、民兵、志愿者对重点区域进行机动巡查。同时,还组建志愿服务队15支320余人进小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开展避险知识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完成山洪、地质灾害监测点《明白卡》发放和上墙;通过“三微一端”推送山洪灾害蓝色预警4期、黄色预警1期,发送雨水情短信335次3万余条。确保预警信息发布一小时及时传递到乡、村、组干部群中。

坚决转移,进一步明确紧急转移人员

对各地灾隐患点、山洪危险区居住人员进行“拉网式”排查,经研判需要转移的,按照“五有”“三防”要求,通过“投亲靠友+集中安置”的方式对需要转移的人员立即安排转移,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户一人;对投亲靠友的,全部落实签订亲友监督责任书,确保分散转移人员安全;对转移到集中安置点的所有人员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每天定时点名销号,同时,华地公司对安置点先行开展安全评估,出具安全鉴定报告。集中避险安置点制定了《临时过渡安置集中避险点管理公约》等制度,明确临时安置点的避险入驻时间、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对临时安置点人员建立自治委“主任→副主任→大组长→小组长→户长→家庭成员”工作监管体系,自治委分工负责服务到户到人,劝阻避险转移私自返家群众3户8人。截至8月23日21:00,全县已累计转移安置4518户14073人,其中集中安置2068户5900人,设置集中安置点83个。

同时,该县还成立医疗服务小组12支,配备医护人员48名,对集中安置点进行消毒40余次,开展体温检测76000余人次、心理疏导60余次,诊治病患12人。260余名“两代表一委员”还组了建志愿服务队,对“孤寡老人、老弱病残、痴傻疯呆”群体,提供一对一帮扶服务。为落实受灾人员生活保障,全县已累计发放矿泉水800件,方便面900件,棉被2700余床等物质。

精准管控,进一步明确监督管理责任

建立转移安置人员信息台账,实施人员动态管理,对外出人员进行去向登记,每天晚上八点由乡村组干部对转移安置情况进行汇总、登记、上报。同时,细化转移安置人员管理责任,制定了乡、村、点的三级干部负责制,对安置人员按照每人明确1名乡干部、1名村干部、1名监测员的“3个1”监管原则落实责任人,并将安置点群众和对应责任人信息台账上墙,包户责任干部每日通过点名、视频电话、随机拍照等方式抽查安置到位情况,通过“考勤制”“人盯人”的方式确保“不漏一人”。目前,全县已以户为单位签订转移人员监督管理承诺书12000余份,对83个安置点建立定时点名、进出登记、体温早晚检、实施消杀等制度,确保了安置点安全。各村组还组织村组干部、民兵进行夜间巡查,对已转移群众通过“门上锁”“设卡点”“贴封条”等方式防止群众返回,确保转移安置期间不出现群众因私自返家而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

全面排查,进一步加强灾后隐患排查

每一次强降雨过后,石棉相关乡镇、部门都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重点隐患区域开展排查,并印发《石棉县地质灾害隐患报告奖励办法》,发动干部群众开展全覆盖地灾隐患点排查,对发现地质灾害对应风险级别给与500-20000元奖励。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户长会、院坝会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宣传,鼓励群众参与地灾隐患点排查,并分级分类完善地灾隐患点台账,落实责任人,确保掌握防汛防灾主动权。同时,该县还总结反思此次应对暴雨灾害经验,不断建立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应急处置工作体系,加快形成防汛减灾工作闭环,有效增强了全县应急处置能力和体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