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新石棉|石棉枇杷“出山记”

2025-05-12 11:33: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周海波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 廖诗雪 黄刚 刘静茹 记者 李婷)5月11日,在雅安市石棉县坪阳黄果柑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现代化分拣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将新鲜采摘的枇杷选果、套袋、装箱,准备发往北京、上海等城市。

工作人员分拣果子

“这批果子品相特别好,今天已经订出去两千多斤。”在装箱区旁,来自成都的供应链服务商温权仔细核对着订单数据。作为石棉枇杷的“老主顾”,他每年都要在这里呆上几个月,“今年交易额预计超一千万元,石棉枇杷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这份市场认可的背后,是合作社十多年来的产业化探索。

石棉枇杷

从2010年成立时的7户社员,到如今发展至291户的规模,合作社建成了2300余亩种植基地,打造了集分拣、包装、冷藏、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通过“合作社+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创新模式,带动周边4000余户农户共同增收。

漫步在石棉县的乡间道路上,连片的标准化枇杷基地随处可见。

体验枇杷采摘

截至目前,石棉县51个行政村中有28个村都建起了枇杷种植基地,最小规模都在200亩以上,总面积达5.1万亩。“2024年全县枇杷产值达8亿余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0亿元大关。”石棉县第六批科技特派员枇杷组组长徐元军介绍道,“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良,我们的枇杷采摘期已从4月延续至7月。”

石棉枇杷大观园

转过一个山坳,一片现代化的农业园区豁然眼前——这里就是被誉为石棉枇杷产业“科技引擎”的枇杷大观园。作为当地与四川农业大学校县合作的结晶,园区内引进了180余个枇杷新品种材料,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质资源库。

石棉枇杷大观园

“这是我们今年最新审定的'蜀白1号'。”徐元军轻托着一颗白色的枇杷果实介绍道,“它果肉洁白、甜度高、耐储运,是继'春花1号'等7个品种后,我们培育并通过审定的第8个品种。”站在观景台上,他望着远处连绵的枇杷基地说道,“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县合作,用科技为产业赋能,让更多农民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红利。”

石棉枇杷大观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