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天全县老场乡玫瑰种植带动群众增收的故事

www.scol.com.cn  (2018-06-12 15:30:05)  来源:北纬网  
编辑:王飞  

6月,正是农忙之季,天全县老场乡红岩村村民和往年不同的是,300多户村民们并没有在自家田地里忙着耕作农作物,而是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赶赴一场“玫瑰之约”。这个约定的背后,凝结着乡、村干部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红岩全村耕地面积1516.32亩,共有农户328户1239人,其中贫困户40户117人。其中大多数村民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耕种土地和外出务工。由于留守在村里的大部分是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如何通过提高土地效益实现致富,一直是乡、村干部们思考的问题。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红岩村村“两委”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在产业扶贫上下功夫,改扶贫“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今年3月份,该村成功引进大马士革玫瑰种植项目,积极探索以规模性玫瑰种植基地为经济基础的养殖链合作模式,助推老场乡实现整体脱贫。村民把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发展玫瑰经济,一方面增加土地租金收入,一方面在玫瑰园务工增加经济收入。

土地高效流转田园变花园

6日,阳光照在红岩村千亩玫瑰园里。在园内,记者看到了一番热闹的景象,挖地、除草、耕种,三十多个村民们正在有秩序地种植玫瑰花。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整地挖坑,有的施肥种苗,形成一条条流水作业线,井然有序地将一株株玫瑰花苗栽种下地,田野间传来阵阵嬉闹声。

红岩村原属于典型的纯农业村落,传统种植养殖业一直是红岩村的经济支柱,全村没有集体经济、没有特色产业、没有优势资源,村民的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这是一直以来该村面临的一大难题。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老场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天全县委、县政府“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思路为引领,以全县打造农旅融合产业环线发展目标为依托,以“转型增效、创新发展、助推脱贫”为抓手,带领乡、村干部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今年3月份,该村成功引进了大马士革玫瑰种植项目,构筑了“一地三金”的增收致富渠道,促进了全村“田园变花园、山区变景区”的转变。

然而,要300多户村民流转土地出来,发展玫瑰种植,是一道难题。

项目初期,村“两委”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到老百姓家中开展政策宣传,提高老百姓对项目的认可度,通过开展户主会、院坝会,向群众讲解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意义,消除群众顾虑,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项目的实施。

“为增强群众参与项目合作信心,我们还组织群众代表集中外出到绵阳市土门镇玫瑰基地参观考察,进一步解放了群众思想,增强了群众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该村党支部书记高付民表示,通过“党支部+人大代表+群众带头”的模式,老场乡红岩村在短短7天内全部完成覆盖全村328户农户1500余亩的土地流转工作,促使旭日玫瑰农业科技项目快速落地落实。

目前,红岩村已流转土地1300余亩,将引进观赏玫瑰与食用玫瑰两大玫瑰品种,生产高档鲜花与玫瑰深加工产品,并以三千亩玫瑰种植园为依托,积极开发玫瑰旅游经济发展玫瑰产业,形成集玫瑰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玫瑰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民增收、土地增效、社会受益,提高农民生活品质。

“由于玫瑰生长有一个周期,所以除了种植玫瑰,我们还在地里套种各类蔬菜,像这种辣椒,我们已经卖了一千多斤。”旭日玫瑰农场负责人陶用旭一边指着玫瑰园里套种的辣椒,一边向记者介绍,玫瑰园项目是一个综合性发展项目,不会让每一寸土地空闲出来,这个季节该种什么,下个季节该种什么,要以此形成一种循环。

接下来,除了红岩村,邻乡仁义乡也要继续流转土地种植玫瑰。

土地变资金助推百姓增收

一个具有发展延伸的产业链,不仅能够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更主要的是能够吸纳百名村民就近务工。在运作模式上,该项目构建了政府引导扶持,集体协调服务,企业投资开发,村民长期受益的良性发展机制。现在园区每天可安排剩余劳力约150余人,村民不仅能得到土地租金,同时,就地打工也挣了薪金,示范带动效益非常突出。

这对于当地老百姓,特别是一些困难户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甩掉穷帽子最稳妥的致富之路。

尽管夏日当头,天气炎热,但在玫瑰园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依然有说有笑。

“我们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后,在家里也没事做,所以就来这里务工,做点事,还能有点收入。”村民高国琼表示,他们把土地流转给老板后,每天按时上下班,一天是50元的收入,到明年能挣一万多元。

在田间另一边,红岩村三组组长高世民正在本子上勾选前来务工的人数。“今天来务工的人比较少,只有三十多个,最多的时候有200多人在地里务工。”高世民说,留在村里的老年人居多,在这里务工,不仅离家近,还能增加收入。加上400元/亩土地的租金,村民们一年的收入远远多于种庄稼。

时间回到4月24日,对于红岩村的村民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当天,在红岩村村活动室的门口,数百民村民排着长队,正在领取第一个月,也就是3月份在玫瑰种植基地务工的劳务报酬。公司拿出13余万元的现金,分发到务工村民手中,村民拿到工资时个个满脸笑容。

村民杨井兰是红岩村的贫困户,家中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只剩下老人。70多岁的她要外出务工几乎不可能,而此时家门口的玫瑰园给了她新的希望,只要每天挖挖地,翻翻土,做一些栽种、施肥的工作就能领到可观的报酬。在玫瑰园务工,她干劲十足。“我在我们村,3月份打了21天工,就拿到1050元钱,种两亩土地都没那么多收入。”

“玫瑰园项目引导红岩村及周边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到玫瑰园就近务工。”高付民说,且长期在园区务工的贫困户有30多人,覆盖全村40户贫困户中的38户。

陶用旭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经有360多名当地群众在玫瑰园登记务工,公司已经发放了60万元左右的工资。

一个落地仅3个多月的项目,以玫瑰产品为主打的公司,已经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发展希望所在。结合现在老场乡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目前,老场乡又瞄准了下一步发展方向。

“我们将依托玫瑰园这个基地的打造,与周边的六城村共同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着力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新业态,为我们老场乡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场乡副乡长马兰香表示,下一步,老场乡准备将旅游扶贫与建设“五美乡村”相结合,整合周边村的资源,通盘考虑,以千亩玫瑰种植园为依托,套种具有价值的经济农作物,打造一个万亩生态花园。结合红军文化、土司文化,配套开发建设青少年拓展基地等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玫瑰园与乡村旅游、红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过渡。

如今,行走在田野间,放眼望去,千亩玫瑰苗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漫步其中,一种自然美、生态美、产业美、人文美,美美与共的感觉油然而生。

记者郑雨莎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