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浴火重生 灾后重建芦山新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5-11 09:14:5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飞  

最深切的牵挂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新路的原点,是党中央始终如一的人民观,四川强化“四个意识”,深度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雅安多雨,传说中,补天的女娲在雅安上空用尽了最后一块五彩石,力竭而亡,留下了漏雨的天缝。

风雨无情,人有情。时间回溯到2013年5月21日。成都空军第九工程总队的王永林永远记得,自己搭建活动板房时,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连串追问:地板抬高了几公分?板房屋顶是什么材料?中间有没有防潮防水的隔层?“总书记心真细!”

龙门乡退休女教师张光兰也永远记得,在烈日下慰问群众时,总书记身上那件汗湿的浅蓝色衬衣。“真想撑伞给他挡一挡太阳!”

芦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并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北京和四川,心连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千头万绪的工作从“安民”开始破题。抢救生命、安置过渡、防灾防疫,从中南海到救灾一线,强有力的指挥,既调度全局,又细致入微。

震后3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在全面部署芦山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又前瞻性地提出了科学重建的重大命题。

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位置,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基石所在。

从抗震救灾到恢复重建,总书记心里一直装着沉甸甸的灾区人民,眼里始终关注着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向党中央的宗旨意识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四川在震后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担任指挥长统一调度指挥,迅速有序科学高效打赢抢险救援、过渡安置两场硬仗,创造伤员救治零死亡、次生灾害零伤亡、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

芦山地震发生之际,四川正同全国一样,奋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领路人”中国共产党对13亿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也是全国的大局。

到灾区考察,总书记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尽快启动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要努力实现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以人为本,在灾区大地上,在干部群众的言行中,刻下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清晰轨迹。

胸怀大局,四川省委在应对大灾的大考中,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受灾不是放慢发展的理由,灾区要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震后20多天,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召开,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决定》和《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

全国全省的大局与灾区的困局,现实解难与长远攀高,在此点面结合、长短结合,形成了全省工作的有机格局。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张困难而厚重的考卷。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核心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担当,在“应考”中体现。

对这项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难题,对群众的身边难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都殷切关怀。在工作推进的每一个关键阶段、重要时刻,都前瞻谋划,及时部署,准确指引。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灾区干部群众,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搭建起灾后重建工作体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震后1个月,四川成立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震后两个半月,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出台;震后3个月,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

在人民至上理念的指引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灾区党员干部,狠下功夫,一针一针,缝合群众的伤痛,绣出灾区的新生。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户户安居乐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逐步成为美好现实。三年重建基本完成之后,2017年4月,四川出台《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实现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目标的意见》,开启灾区跨越发展和同步小康新阶段。

芦山书写奇迹!四川不负重托!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