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经:激发产业新动能 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县

www.scol.com.cn (2018-12-13 16:44:0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王飞  

 

荥经县城新貌。 陶雄辉 摄

 

荥经塔子山茶园。 刘敬忠 摄

 

    

  荥经,古称严道,公元前312年置县,有“家在清风雅雨间”的美誉,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荥经努力推进绿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雅安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决策部署,明确了“全力构建‘一城引领、四区协同’县域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百亿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全域开放合作、民生优先发展‘五大行动’,强化政治、组织、人才、纪律、激励‘五大保障’,努力将荥经建设成为市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思路。
  如今,这座处于清风雅雨间的小城,上下齐心协力,努力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甘文祥 王东林 邹洪鑫 郑袁 任勇 倪姝


循环利用“点石成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咦,这个地铁站的内部装饰还挺好看,一闪一闪,亮晶晶的。”12月4日,来自武汉的游客张斐,在乘坐成都地铁7号线时,忍不住发出赞叹。
  被他夸赞的装饰材料,正是来自雅安市荥经县烈太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四川一名微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你可能想不到,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这些微晶玻璃采用传统工业发展中的大宗尾矿和工业固体废渣,从源头做到保护环境,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排放。
  走进一名微晶科技博览馆,一股强烈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博览馆顶部,一盏蓝色的微晶玻璃吊灯,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这盏吊灯,代表了我们公司微晶产品从原料加工到成品的全制作过程。传统的微晶玻璃是白色,我们现在已研发出米黄色、咖啡色、红色、黑色、蓝色的微晶玻璃新材料,突破了微晶行业颜色单一的难题,是微晶材料的创新突破。”讲解员说。
  在博览馆企业产品陈列室中,浮雕、彩雕、拼花、幕墙等建筑系列产品;耳坠、手链、项链、纪念品等装饰系列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荥经有30年的花岗石开发历史,留下了花岗岩尾矿和加工废料,加之大量的煤矸石、铁合金废渣等工业固废,成为环境负担。
  如何破题?荥经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之路。
  2011年,一名微晶落户荥经。“我们的原料都是花岗石尾矿及工业固废,生产技术应用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全电熔压延法。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废料、废水、废渣全部实现了封闭循环利用。”副总经理王刚琳介绍,公司产出的微晶玻璃具有耐磨耐腐蚀、光洁度高、防滑耐污等显著性能,并在这些方面优于传统建筑材料。
  自2011年成立至今,短短7年时间,一名微晶已然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是全国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微晶玻璃企业。2017年,企业生产260万平方米产品,实现年销售额6.5亿元。不仅在微晶材料生产、加工及应用方面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还被多个部门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国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
  以一名微晶为核心企业,荥经县产业集中区以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集中、集约”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一核四区、多极支撑”发展格局,被评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创新没有止境。2013年8月,荥经县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成立了全国首家微晶玻璃产业技术研究院——四川省荥经微晶玻璃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工业固废处理利用上进行积极探索。
  2018年8月,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荥经微晶玻璃科学技术分室”成功揭牌,标志着荥经实现利用工业固废生产微晶玻璃取得技术新突破,现已获得各项授权专利21件,申请专利技术45件,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目前,荥经正在与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情报研究所合作修订微晶玻璃行业标准、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制定微晶玻璃装饰工程技术规范,计划于年内发布,为全国微晶行业提供标准和技术规范。
  同时,荥经逐渐形成绿色新材料“百亿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百亿产业”、绿色(有机)现代农业“百亿产业”三个百亿新格局。
  “荥经县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建成山区经济强县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资源综合利用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以微晶新材料、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新型建材、特种合金、林竹深加工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新体系。”荥经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营造良好政商环境 以商招商规模发展
  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工程车来往穿梭……近日,虽气温骤降,但在荥经(力兴)产业园区内,却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面。
  “这是产业园一期建设工地,主要建设工程以现代化标准化厂房为主。”荥经县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曾小娟说,这是个以商招商的园区,也就是说先“引凤筑巢”,再“筑巢引凤”。
  建设过程中,荥经积极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主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资源共享”的思路,积极外出招商引智,“这个产业园主要承接成都的产业转移项目。”曾小娟介绍。
  2018年4月,荥经成功与成都力兴投资有限公司签约力兴绿色新材料经济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规划总面积1000亩,项目明确定位承接绿色新材料、中高端铸造、智能机械、电子材料等绿色环保产业。
  专业的招商带动项目的签约,既提升了企业品牌影响力、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又实现了联动招商。通过“以商招商”,有利于产业链龙头企业对接上下游企业实施价值链集聚发展,有利于企业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就近辅助服务、降低创新成本、节约社会资源,形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综合优势。
  同时,按照规划,绿色新材料高端业态将共同构筑“孵化园”:将土地资源、生产要素、组织优势、创新服务整合起来,形成企业集中、土地集中、管理集中、发展集中的模式,齐全、完善的业态组合将为园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对于招商项目的落地和实施,荥经推动合作共赢、抱团发展。在重点推介荥经机遇的同时,荥经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速度快、效率高,我们很满意。”看见眼前已完成场平的地面,爱普金控副总经理李明高兴地说,荥经的投资环境和人文环境很好,感觉在这里做企业很亲切、很舒服。
  这份舒服,从今年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雅安投资推介会上就感觉到了。推介会上,荥经县首次与重庆爱普科技集团接洽,正是荥经在推介会上的诚心招商和细致服务引起重庆爱普科技集团的关注。
  会后,荥经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主动与重庆爱普科技集团对接。5月9日,荥经与重庆爱普科技集团顺利签署了年产两万吨玄武岩连续纤维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合作协议。
  “我们以为是一次平常的签约项目,没想到县委、县政府却非常重视这个项目,令我们感动。”李明说。
  据介绍,荥经把这一项目与提升行政效能专项活动有机结合,把项目推进作为全县提升行政效能的“试金石”,巩固“八个一”+“四配套”成果,积极探索“加减乘除”提升行政效能工作法,即:坚持集成服务做“加法”,推进服务“健身”;坚持行政审批做“减法”,推进审批“瘦身”;坚持服务发展做“乘法”,推进权力“强身”;坚持整顿作风做“除法”,推进干部“净身”。
  仅3个月,荥经完成400亩项目用地征用,顺利实现项目开工。


看亮点
创建“南丝路·黑砂都”打响“中国黑砂”品牌
  随着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大碗”缓缓揭开,露出10来个烧得红彤彤的砂罐……12月4日下午,在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朱氏砂器,烧制砂器30多年的匠人熊明礼拿起杆子将砂罐一个个放进旁边的还原坑“闷燃”。
  “凌晨3点就要起床烧窑,一天能出10来窑。”谈起烧制砂器,熊明礼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烧制一窑砂器需要七八十分钟,对火候的把握全都来自这些年的经验。”
  采料、粉碎、搅拌、制坯、晾晒、焙烧、上釉、出炉、入库……一道道原始的工序赋予荥经砂器历史的厚重感。用当地盛产的白善泥与炭灰渣碾磨成粉末,按1:1的比例搅拌混合,做成泥坯后经高温焙烧冷却,出炉后的“荥经黑砂”闪耀着银色光彩。
  从之前熬药煮饭的砂罐,到如今造型丰富的艺术品,荥经砂器颠覆了人们的传统印象。
  “黑砂不仅是一种器物,也是一种文化。”在荥经县中国黑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部部长周林看来,黑砂是荥经的一张特别名片。“我们计划用3-5年时间,融入‘旅、养、文、乐、农、工’六大体系元素,打造出一个集文化旅游、康养度假、特色商业、生态居住、产业孵化、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产业体——南丝路·黑砂都,打响‘中国黑砂’品牌,形成砂器产业城。”
  “南丝路·黑砂都”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16.01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4.23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40亿元。按年度(2018年-2020年)分三期对“中国黑砂城”项目进行开发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中国黑砂城项目总规和控规编制;与省内外高校合作,成功组建黑砂文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师工作室、培训基地,推进黑砂文化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核心区一期砂器一条街、牛头山双创综合体、108黑砂艺术村等项目建设正抓紧推进。
  荥经黑砂历史悠久,起源于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享有“东有宜兴紫砂,西有荥经黑砂”的美誉。荥经砂器烧制技艺于2008年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荥经被授予“中华砂器第一乡”,2013年荥经砂器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荥经现有各类砂器生产销售企业67家,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值1.6亿元以上。
美丽新家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大门”开启
  12月6日,首次在荥经大相岭野化放归的大熊猫“和雨”“星辰”引起了关注。
  四川大相岭自然保护区位于雅安市荥经县南部,这里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荥经县也先后发现28只野生大熊猫。
  荥经县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的最南端,围绕大熊猫放归基地、生态走廊等龙苍沟森林公园优势,荥经县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的规划。
  据介绍,该规划以“熊猫世界·美好家园”为主题,将龙苍沟镇打造成为一处大熊猫文化的超级IP,让世界从这里深入了解大熊猫、亲近大熊猫家园。在大熊猫文化挖掘方面,荥经县龙苍沟将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试点地、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行试验区,打造成世界级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将文化、风景、探索、生活“四眼”结合,打响“国际熊猫眼”文化品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地方协调发展上,探索“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地居民的文化、乡村、生态、会议、休闲五大园地”协调发展模式。最终发展上,以“生态自然教育、会议会展休闲、乡村振兴示范”三大核心支撑,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1+1+3”资源吸引力体系,积极推出国际大熊猫论坛、大熊猫文化交流中心、会展中心、森林康养酒店、高山休闲娱乐等一系列项目,带动乡村振兴发展,以大熊猫文化带动森林旅游、带动休闲度假,不断增强和完善龙苍沟旅游业态,切实助推国际森林康养度假目的地建设。


看数据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161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65.9倍,年均增长11.38%。
  全县人均GDP由1978年的247元增加到2017年的46961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1.5倍,年均增长10.6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978年的22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22802万元,增长102.6倍,年均增长12.6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776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858170万元,增长1104.9倍,年均增长19.69%。
  二、结构调整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构成由1978年的64.8∶25.6∶9.6调整为2017年的9.3:51.3:39.4,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质的转变,基本形成了农业强基座、工业挑大梁、三产当尖兵的现代产业结构。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7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价)127745万元,是1978年2296万元的55.6倍。
  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201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042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225.3倍,年均增长14.91%,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22.7%上升到2017年的42.5%,提高了19.8个百分点,增加值占比明显增加。规模工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由1998年的24户增加到2017年的56户,2017年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7.64亿元,比1998年的0.66亿元增长86.33倍,2017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978年—2017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3.88亿元,2017年达到50.66亿元,比1978年增长3225.6倍。
  六、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结构升级加快
  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598.6万元,比1978年的1033万元增长256.11倍,年均增长15.29%。
  七、居民收入显著增加2017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393元,比2003年增长4.54倍(注:全县城镇住户调查工作从2003年开始启动),年均递增13%;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3元,比1978年增长106.17倍,年均递增12.73%(注:2014年以前为老口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后为新口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末的199.9万元增加到2017年末的554547万元,年均增长22.54%。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